第1章 偷情的理由
情感是一塊蓄滿了水分的雲,在博大下自由著,一不小心它便會揮灑,或變成浪花,或變成甘露,有時也會變成酸雨……
主人公與兩位女人的偷情,反映了具有時代性的經濟制度轉型時期對一代人的婚姻、愛情、情感生活的影響和因影響而引起的觀念、意識、行為的嬗變。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社會某種群體對婚姻、愛情、情感生活及空間的自由嚮往,以及他們不能對感情生活的主宰而表現出的消沉與壓抑,對婚姻、愛情、情感生活的思索與評判。
同時,當愛情進入到世俗的婚姻裡,互相厭倦是一種逃脫不掉的宿命。在由一個封閉的經濟制度向一個開放繁榮的經濟制度過渡背景下,婚姻、愛情、情感顯得是那樣地脆弱,像冰凌,須要保持一種恆溫和靜的維護;又像溫室裡的植物突然遇到了寒流與酷熱,一不小心就會枯萎。人們如何去呵護,去培育,如何去改變自身的同時去改變些什麼,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社會問題。同時告誡人們,每個家庭都潛在或存在著愛情病毒侵襲的危機,情感外溢或正欲外溢,婚姻中的他或她都是暗相操作的,一旦發現,已是“晚期”;同時小說人物的感情行為也提醒人們,缺乏激情,缺乏關愛,缺乏理解,缺乏適應,缺少不斷地提高婚姻生活質量和品味,情感外溢是不依你(他、她),不依社會道德的、法律的意志而轉移的。現實自身證明,不依意志為轉移的迴避是消極的。
這篇看似零亂而沒有主題的日記體小說,只是代表隨經濟制度過渡過來的一代人對自身的婚姻、愛情、情感生活的一些思索,作者也不能給人們的愛情、婚姻、情感生活指出一條什麼出路,只能給人們一種暗示:
失望不等於絕望,儘管有背叛,我們還要相愛,愛——比恨好!愛是人類生存的永恆而不變的主題。
在這裡我有必要把培根的《論愛情》的片段抄錄給讀我這篇日記的讀者,以更好的理解愛情這個“怪物”:
“舞臺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臺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是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像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像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又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是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嚴肅多謀的人。所以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森嚴壁壘的心靈——假如守禦不嚴的話。
埃皮克拉斯曾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舞臺”。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象玩偶奴隸般地逢場作戲似的。雖然愛情的奴隸並不同於那般只顧吃喝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追求愛情,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永遠需要那種浮誇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詞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偉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的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它,而且可以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於其它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已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得意春風、忘乎所以和處境貧困孤獨悽零的時候,雖然後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於跳入愛情的火焰之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重大的事業。因為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麼緣故,使許多軍人更容易陷入愛情,也許這正像他們嗜愛飲酒一樣,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的傾向,若不集中於某個專一的物件身上,就必然會施之於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愛之人。
夫妻的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