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做了些什麼?沒有犯下大過錯吧?!”
齊郡王遲疑了一下,漸漸有些明白過來了,吞吞吐吐地說:“兒子犯的錯,說重不重,說輕不輕,其實也就是把羅家那些錢拿出些來給蔣氏使,安排個莊子給羅家那些死士住,派人侍候他們的衣食起居,再來就是給京中各部衙安插人手……不過是為了打聽訊息罷了,太出格的事,兒子可不敢做。但前些時候,事情暴露了,那些人手也都被揪了出來,剩下的沒幾個了,至於羅家死士。蔣氏早就不信兒子了,便命那些人離開了,眼下在哪裡,兒子也不知情。”
古太嬪暗暗鬆了口氣,馬上道:“把你安插的人手,不管是被朝廷抓起來的。還是沒抓起來的,通通列個單子寫下來,回頭交給皇上的人。還有,蔣氏曾經做過的事,但凡是你知道的。哪怕知道得不那麼清楚,也要一一寫下。如今可不是想著要如何隱瞞的時候,再瞞下去。等皇上發現了你的罪證,你就真的脫不得身了,還是趕緊坦承事實更穩妥些。我也不指望你將來能有什麼大出息,只盼著你能平安喜樂,順順當當地給我多生幾個孫子、孫女、重孫子、重孫女,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齊郡王哪裡還有不明白的?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他都只有應承的份了:“母嬪說得是。都是兒子糊塗,念著夫妻情份,不忍心拒絕蔣氏。以至於一錯再錯,起初只是小錯,到如今已是大錯了。若能得皇上寬恕。兒子哪怕是丟了這郡王爵位,只要一家老小能平安無事,又還有什麼不甘心的呢?”
古太嬪更安心了,想起大孫子,忙又囑咐齊郡王:“蔣氏這回一定是逃不過去了,她死不要緊,就怕她生的孩子會生了怨恨,日後襲了你的爵位,又要生出事端來。你打算如何處置那孩子?”
齊郡王一愣,心下還真有些不捨。那是他的長子,從小就被他寄予厚望,又一直不曾參與到蔣氏的陰謀中來,只因為是蔣氏所出,就要犧牲掉嗎?他有些心酸,忍不住道:“那孩子其實什麼都不知道,兒子尋個錯處,奪了他的世子之位也就是了,橫豎蔣氏害死了盧氏,還她兒子一個世子之位,也是應當的,但……不一定要他的性命吧?”
“你這糊塗蟲!”古太嬪罵道,“當年你心軟,以至於蔣氏保住性命,她又保住了羅家餘孽,成了今日的心腹大患。若你如今還要心軟,將來出了禍事,可別怪我這個做孃的沒提醒你!”
齊郡王如遭雷擊,眼圈都紅了,但猶豫再三之後,還是含淚做出了決定:“母嬪放心,兒子知道該怎麼做了。那孩子雖可憐,可兒子不只有他一個孩子,總要為其他骨肉著想呢。”
皇帝聽到這裡,也不耐煩聽他們母子如何抱頭痛哭了,轉身回了正殿。太后、清江王與青雲都在那裡等訊息呢。等皇帝把古太嬪母子的對話內容一說,青雲就呆住了:“就這樣?就這樣了?齊郡王為了自保,犧牲妻子也沒什麼,反正蔣氏是罪有應得,可他連兒子都不要了,是不是太冷酷了些?他明明很寵愛那個兒子的,不是嗎?”
其實更讓她驚心的是古太嬪的果決,一聽說皇帝已經拿住了齊郡王妃的罪證,就立刻決定犧牲大孫子,一般做祖母的,對嫡長孫都下不了這個手,古太嬪卻半點猶豫都沒有。這樣的人物,當年在宮中想必也是不能小看的吧?如果不是她進宮太晚,生的兒子還小,皇祖父就早早駕崩了,奪嫡的過程想必還要再激烈幾分。
皇帝也對此有些警惕,他對太后道:“太皇太嬪不是簡單人物,如今母后且敬著她,別跟她結怨,但也要小心提防她些。她身邊使喚的人,母后多注意一點,若能尋個藉口換下,就陸續換了吧。等過些年,事情淡了,還得另想個法子處置了她才好。”
太后也有些後怕,忙道:“放心,我心裡有數。她雖是長輩,但太過有心計了,在宮中也是個禍患,若不是她位份太低,齊郡王又平庸,咱們還要更加發愁呢!”
皇帝派了內侍,將毒酒送給齊郡王,讓他親自對蔣氏下手,卻沒有打算將事情公之於眾,只想著秘密處置了事,事後只說蔣氏急病而亡就好。
青雲不解,問他:“為什麼呢?她有謀逆之心,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宗室們也都心裡有數了,何必藏著掖著?”
皇帝卻嘆了口氣:“大姐姐,若連齊郡王府都做實了謀逆,那先帝的親兄弟就沒有一個是安份之人了!雖說罪不在先帝,可傳出去了,先帝也得不了好名聲。”
都是親兄弟,一個做了皇帝,其他人都想著要反他,豈不是說明他不是個好皇帝、好兄長?先帝在世時,只有對帶兵圍皇城的湘王是從重處置的,對有賊心沒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