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青雲的身世倒也安排得合情合理。
溫郡王太妃接連喪夫、喪子、喪媳,又沒有孫子孫女,心早已死了,但先帝給她的一封密信卻讓她對生活生出幾分希望來。她年紀已老邁,若是死了,將來她的丈夫兒子媳婦就再無人供奉香火,只能由得宗人府每年統一安排,哪裡比得上自家人經心?一想到兒子日後在九泉之下,清苦孤寂,她就傷心不已,遂對先帝的建議動心了,想要從宗室裡過繼一個孩子,認養在兒子名下,將來兒子就算是有了後。作為交換,她願意認下青雲這個孫女,而皇家則要一直庇護她的嗣孫,若是這嗣孫不好,可以另換別人,但絕不能讓溫郡王府斷了香火。
為此,老太妃從鄉下的舊居里搬回了京城的郡王府,時不時去拜訪幾家熟悉的宗室人家,想挑個合適的孩子。有的宗室豔羨她家那郡王頭銜,據說皇帝已經答應讓嗣子原品階繼承,仍舊做郡王,比一般的宗室爵位要貴重多了,便有不少人家帶了自家孩子毛遂自薦。老太妃看了一圈,沒一個能看得上,又嫌吵鬧,索性把人都哄走了,心想這些人送了孩子過來,不過是看在她郡王府的富貴份上,並非真心,將來孩子養大了,萬一將郡王府的財物便宜了他親爹孃,她要上哪裡哭去?這樣養不熟的孩子,也不會真心孝順她兒子,饒她在皇帝與太后那裡為他討來再多的好處,也只是平白便宜了別人。
老太妃便從此閉門謝客,再不提過繼這事兒,平日裡深居簡出,吃齋唸佛,甚少與人來往了。
青雲這個名義上的孫女平時一般不住在郡王府裡,一來是老太妃待她不過面子情兒,她很難對人家上演祖孫情深的戲碼,二來也是怕老太妃誤會她會沾手郡王府的財物,因此只在年節時,才會跑來陪她說說話,更多的是在宮裡住,或是回城郊的莊園去。但青雲還記得自己是認了她這位祖母的,平時有了什麼好東西要送進宮,也不忘要送一份到溫郡王府來。郡王府裡的人對她這位忽然冒出來的縣主,倒也還算客氣。
派了杏兒去溫郡王府,青雲便繼續坐著馬車進了宮。她常年出入宮闈,守宮門的人都熟悉她了,見了馬車上的標記便放行,沒多久,她就一路直入慈寧宮。
太后姜氏身邊侍候的大宮女菡萏笑吟吟地迎了上來:“縣主來了?太后娘娘一早就在唸叨呢,再過兩日就是縣主的芳辰了,怎麼還不見縣主進宮?可巧今日就到了,果真是母女連心!”看到青雲懷裡抱的菊花,又是眼中一亮:“好鮮亮的菊花,今年宮裡的菊花都開得不怎麼好,縣主送來的這一瓶倒是格外精神。”
青雲笑著將花瓶遞給了她:“這是我莊裡金秋苑種的菊花,多虧七舅舅給我推薦的花兒匠,把菊花照料得十分好。我見著好看,就折了幾枝插瓶,送進宮來給母后賞玩。本來昨日就送來的,偏我坐著馬車,走得慢了,沒能趕在城門關前進城,只得到清江園過了一夜。那裡的人照料這花還算精心,只是比不得昨日剛折下來時精神。”
菡萏連忙抱過花瓶:“這就難得了,奴婢瞧著這花還精神得緊。”然後親自將瓶子安放到太后臥室窗臺前的一處條几上,仔細用綢帕擦了花瓶的瓶身,又重新灌了水,再把菊花折枝上的敗葉掐了去。
完了事,她又回來笑著對青雲道:“縣主且略坐一坐,今日有幾位宗室內眷進宮請安,太后正在前頭正殿裡呢。昨兒皇上送了些上好的雲霧茶來,奴婢這就泡來給縣主嚐嚐?還有小廚房今日才做的點心,是縣主喜歡的那幾樣。”
青雲笑著道了謝:“那就麻煩你了。”
菡萏忙命小宮女去取點心,自己親自開了櫃門,取了茶葉,親自泡茶。青雲看著她的動作,忽然想到她是太后身邊服侍的人,大概會知道些內幕訊息,便悄悄兒問她:“母后近來是不是在給大皇兄挑媳婦?”
菡萏忙道:“縣主也聽說了?確有此事,太后娘娘近來正為此煩心呢!”
青雲挑了挑眉:“怎麼個煩心法?”
“京城裡的世家大戶,凡是太后娘娘看得上眼的,一聽說是給清江王尋王妃,都不大樂意,若是敗落了的人家,太后娘娘又捨不得委屈清江王。再者,清江王年紀都大了,若是王妃太年輕,又不大合適,太后就想專找十七歲以上的名門閨秀。偏這樣年紀的閨秀,若不是有毛病,都早早訂了親。好不容易有兩三個,是為著守孝才誤了花期的,太后又嫌人家不夠好!”
青雲啞然:“這麼聽來,確實不大容易找。不過母后也不必著急,總有找到的時候。”
菡萏笑道:“可不是麼?比如今兒來的齊王妃,就提了幾位不錯的人選,太后娘娘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