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明就是有貓膩!
版本五:齊王妃派了關姑娘到小屋裡,本來就要等清江王的,誰知清江王還沒來。倒來了一個侍衛和一個丫頭——據說這丫頭是某位縣主身邊的人,這兩人還勾搭在一起了,關姑娘在小屋裡聽見,心中深覺不恥,十分看不起這對不顧禮法的狗男女——咦?難道她不是在做勾搭男人的事?倒也好意思瞧不起別人?
版本六:齊王妃讓關姑娘到小屋裡等候清江王,誰知清江王不是一個人來的,還帶了一男一女兩個隨從,關姑娘光著身子撲出來時,叫人看光了,因此她才哭著鬧著要尋死呢!——是這樣麼?怪不得!我們家郡王妃當時也在場呢,雖沒瞧見關姑娘,但清江王帶著隨從丫環回席時,確實臉色不大好看,那丫頭還滿臉通紅的,想必是從沒見過這麼寡廉鮮恥的年輕姑娘吧?
版本七:關姑娘一見有人推開小屋的門就光著身子撲了上去,誰知道清江王是帶著侍衛去的,那侍衛為王爺推開門,就被關姑娘抱了個正著,臉都紅了。關姑娘發現抱錯了人,就開始大哭,事後堅決不承認,一口咬定說佔了她便宜的是清江王!可憐啊,清江王其實是有心為侍衛求娶這位關姑娘的,那位雖然官位不高,也是有品級的武官了,與關姑娘亡故的父親差不了多少,說來也是門當戶對,奈何人家眼裡只看得見貴人了,不願意啊!——這種沒了名節又沒有德行的女子,還有臉挑剔人家侍衛的身份,真是沒臉沒皮得很!齊王妃怎麼就教出這樣的女孩兒來了?
版本八:誰說關姑娘是在更衣的時候被清江王撞見了?她其實是在跟齊王世子私會!只是運氣不好,齊王妃恰好約了姨甥清江王到花園裡見面,清江王就撞見了此事,只是為了齊王妃這個姨母的臉面著想,才沒說出來而已。關姑娘跟齊王世子青梅竹馬,早就互許終身了,與齊王世子交好的人,誰沒見過他身上戴著關姑娘做的針線?什麼荷包呀香囊呀……上面還繡了鴛鴦並蒂蓮呢!——原來如此,可據說齊王世子一直沒有離開過宴席呀?怎會跟關姑娘私會呢?不過他身上戴的荷包香囊確實做工精緻,一瞧就知道不是尋常人做的,問起來他也不說,上頭的圖案有竹子有梅花有福有壽,倒是沒見過鴛鴦並蒂,但誰知道呢?也許是有的,只是藏起來不叫人看見而已。
版本九:齊王世子壓根兒就沒離開過宴席,在場有一二百人可以作證呢!跟關姑娘在後花園私會的是齊王府的二公子!那麼重要的宴席,在場賓客那麼多,二公子卻早早離席了,真真是隻愛美人不愛江山的痴心人!可惜啊,齊王妃跟盧側妃不和是人所共知的,這對小兒女是註定了沒有好結果,關姑娘知道齊王妃要將自己獻給清江王為妾,所以就想在出嫁前,與二公子共度良宵。好留個念想,只可惜先被清江王撞破,接著又被齊王妃發現了,二公子捱了打,關姑娘也被軟禁起來,如今齊王妃到處跟人說關姑娘被清江王佔了便宜。其實是想早些把她嫁出去,省得便宜了盧側妃的兒子!——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先前聽說齊王府二公子在壽宴上早退,事後被嫡母責備,還禁了足,原來是因為這事兒捱了打!
版本十:誰說關姑娘與齊王府二公子有私情了?其實她一邊勾搭世子。一邊吊著二公子,清江王身份雖高,長得卻又醜又胖。她壓根兒就看不上,正想方設法要嫁給清俊年少的世子做正妃呢,可惜齊王妃不肯,非要她嫁清江王,她便私下想法子,哪怕是給世子做側妃也行,但如果這也不能成事,就嫁給二公子。畢竟二公子才貌都不錯。她自小在齊王府長大,早已習慣了富貴,怎麼甘心壞了自己的名聲去給清江王做個小小的侍妾?——原來如此。這姑娘真是壞透了!齊王妃怎會養出這麼個人來?!
……
青雲總共想了六個版本的流言,太后也想了兩個,清江王貢獻了一個。姜大太太貢獻了一個,底下人還想了兩三個,這十幾個版本真真假假的傳言同時在京城大街小巷傳揚開來,等齊王妃發覺時,已經來不及了。到時候就算她拿周仕元與尺璧的事來攻擊青雲,也不新鮮了,在世人看來,她這說法不過是坊間流言的其中一個說法罷了,誰知道是真是假?
眼下時間還早,尚未看出效果,但青雲已經可以預料到,幾日後齊王妃與關蘊菁的臉色會有多難看了。其實她有些不明白,之前齊王妃的偽裝是很成功的,清江王雖然一直警惕提防,但太后卻沒有起過疑心。既然關蘊菁明面上的身世背景沒有問題,又跟羅家關係很遠,齊王妃大可以忽悠得太后下旨賜婚,不能做正妃,一個側室是沒問題的,反正以太后耳根子軟的程度,她很有希望成功。只要太后下了旨,清江王再不樂意也會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