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消耗來說卻是杯水車薪。
所以在彥直看來,岱山經濟最大的支柱恐怕就是海貿了。雖然彥直對海外商貿瞭解不多,卻也知道大海無情,風高浪急。
故若一旦有了意外,恐怕岱山的經濟立馬會坍塌,將軍這龐大的基業也會頃刻間化為無有。”
李彥直的話句句如鐵,砸在任思齊心中,任思齊自己何嘗不知道岱山本身的隱患,對海貿的依賴太強。可知道歸知道,卻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畢竟起家的時間太短,底子太薄。
“請彥直兄教我,如何才能消除這種隱患?”任思齊虛心請教道。
李彥直苦笑了一下:“岱山海外孤島,卻又要供養如此多的軍民,恕彥直無能,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好吧,任思齊也知道自己是強人所難了。
“不知彥直兄對天下形勢怎麼看?”任思齊改變了話題。
“自滿人入關擊敗順軍以後,整個大明恐怕再無能和滿兵匹敵的軍隊。滿兵整合了北方之後,恐怕會很快出兵南下,在彥直看來,滿人出兵的時間就在明年春天。到時戰火將延綿到整個大明。
而南京的弘光朝廷不思恢復中原,卻還在爭權奪利,文恬武嬉,歌舞昇平。等明年滿兵南下,恐怕整個江南都會處於浩劫之中。”李彥直想了想,道。
以李彥直的身份,根本得不到更多資訊,他能想這麼多已經頗為難得。
“那以彥直兄看來,我岱山軍將來會如何?”任思齊繼續問道,這才是他最想問李彥直的問題。
聽了任思齊的問話,李彥直忽然古怪的笑了一下。
“敢問將軍之志?”
“什麼?”任思齊一愣。
“將軍您不遠數千裡到山東募兵,以岱山數座貧瘠的島嶼,供養水陸兩萬大軍。正值山河動盪、風雲激變之時,將軍必然胸懷大志。彥直敢問將軍,欲為嶽武穆,還是欲為曹孟德?”李彥直深邃的目光直視著任思齊的眼睛。
“為嶽武穆如何?為曹孟德又怎樣?”任思齊冷冷的問道。
“將軍若為嶽武穆,那麼滿兵南下之時,自當傾力報國,不計個人得勢,將軍的軍隊自然有朝廷供養,將軍的百姓自然是大明的子民,又何必多言。
將軍若為曹孟德,可趁滿兵南下之際,瞅準時機,傾力一攻,若能擊敗滿兵,即可割據一方,如江東之地,那時將軍的勢力自然就可以從孤島擴充套件到整個江東,岱山之患立解。值此天下動盪之際,將軍只要勵精圖治,或可成王霸之業!”李彥直神色不變的侃侃而談,語氣平靜的說出大逆不道的話語。
聽著李彥直的話,任思齊神色凌厲了起來,看著李彥直久久不語。他本打算透過談話考察一下李彥直的學識能力,沒想到李彥直竟然說出這樣一番話,偏偏他的話句句說中了任思齊的心裡。
“彥直兄以為思齊能擊敗滿兵,成就一番事業?”沉默了一會兒,任思齊緩緩問道。
“又有何難?滿兵乃是生活於苦寒之地,根本不習慣南方炎熱的氣候,況且江南不比北方,這裡河流密佈,不是滿兵鐵騎用武的戰場。
前宋尚且倚據江南擊敗金兵,偏安一方。大明又有何不可?
只要將軍能擊敗滿兵,到時自然能割據一方,實現王圖霸業!”
“哈哈哈。。。。。。”任思齊揚天大笑了起來,“彥直兄可願助我?”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李彥直一躬到地。(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三章 建制
確定了司長的人選之後,任思齊又從招募的讀書人中徵辟了一些書吏,幕府的架子算是搭建了起來。軍隊的事情一律先經過幕府處理,處理不了的事情或者一些大事才需要交到任思齊面前。
除了建立幕府以外,任思齊又對岱山巡檢司衙門進行了改制,在岱山巡檢司之下設立吏戶禮商刑工六曹,全面主管岱山及附屬各島民事。當然按照大明官制,小小的巡檢司下面是沒有這些機構的,可現在任思齊也不不了許多。因為兵事完全由幕府掌管,沒設立兵曹,但多了一個商曹,畢竟現在岱山的支柱是商貿。
任命沙福為岱山副巡檢兼戶曹主事,負責管理各島民事,掌管戶籍,屯田、賦稅徵收之事。
任命任峻為吏曹主事,負責官吏的功過升遷監督考評。
任命鄞縣童生李克儉為吏曹主事,掌管禮儀教化之事,並管理岱山書院。隨著移民的增多,任思齊打算在各島建立學堂,讓所有的孩童都能讀上書。
任命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