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部分

,急命座機掉頭高飛,同時用密碼與地面聯絡。這時,這位劉副司令長官才想起自己尚未通知防空部隊。

他在抗戰裡的糟糕表現,使他遭到全國輿論的唾罵,從那以後一直未受重用,此時正擔任重慶衛戍司令。最高統帥並非不信任劉峙,他很清楚這個人別的也許不怎麼樣,但是對他是絕對忠實。同樣,最高統帥也深知此人的無能,他對何總長的推薦十分惱火,當面斥責說:“怎麼能拿如此嚴重的形勢開玩笑?在這樣的危機裡你怎麼還要玩弄手腕?”國軍才在緬甸被打得灰頭土臉的跑了回來,好不容易自己才下定決心要重整部隊打回去,要是把部隊交給這樣的一個人統帥,那與把這些部隊送到倭國人嘴邊上沒有任何的區別。為了打消各種勢力對遠征軍指揮權的覬覦,經過了通盤考慮的最高統帥還是決定選擇陳辭修。

由於這些複雜的背景和過程,史迪威對陳辭修的任命感到非常高興,把這當成了抑制何總長的一個重大勝利。

1943年1月17日,陳辭修從湖北前線回到重慶。第二天,史迪威便和宋部長一起,同陳辭修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共同研究遠征軍的整編和訓練計劃。會議延續了4天,三人就一些主要問題達成共識。經過4天的會議,史迪威對陳辭修有了初步瞭解,他認為:“這個人看起來是通情達理的,肯定將掌握指揮權。他對美國的援助表示稱讚,同意採取行動,而且不做官樣文章。如果陳辭修確實接受我的觀點,如果那些坐辦公室的討厭傢伙只管他們自己的事而別來插手的話,我們就能幹成一些事情。”

根據會議紀要,史迪威與宋部長、陳辭修“在所有的重要問題上達成了完全一致的看法”。遠征軍將由中國將領指揮,美國人負責訓練和裝備。訓練中心設在昆明,擬開辦步兵、炮兵和通訊3個班次,每期訓練時間定為6周,步兵班每班次450人,炮兵班300人,通訊班150人。他們還提出了4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準備交由最高統帥儘早定奪:第一,作為遠征軍司令長官的陳辭修對遠征軍是否有絕對指揮權?第二,最高統帥能否立即下達部隊集結和開訓的命令?第三,這些部隊何時能夠完成集結?第四,遠征軍的後勤補給問題應當如何解決?

1月28日,史迪威將會議紀要和擬定的訓練計劃送交最高統帥,並附上了一份自己寫的備忘錄。在備忘錄裡,他指出:“”這是我們裝備和訓練一支軍隊的好機會,還將使中國更加強大和穩定。武器就會運來,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如果第一批30個師的訓練計劃能夠完成,並將這支部隊用於進攻,我就有充足的理由為第二批30個師請求裝備。……我認為,這件事情對中國未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機遇得到儘可能多的美國軍事裝備的最高統帥很快就大致同意了由史迪威、宋部長和陳上將三人商定的計劃。

史迪威對事情取得的進展感到比較滿意,他從內心裡也很樂意為中國戰區爭取更多的軍事援助。1月31日,他致電盟國軍火分配部,提出了1943年中國戰區所需物資的清單,包括2萬挺輕機槍,1。35萬挺重機槍,3650門追擊炮,360門75毫米榴彈炮,360門105毫米榴彈炮,96門150毫米榴彈炮,300門40毫米高炮,120門90毫米高炮,2萬輛卡車和每月3500萬發彈藥等等。

為了做好訓練準備,史迪威將由自己挑選出來的美軍教官立即派往雲南,並在昆明建立了駐華美軍司令部的分支機構。跟隨史迪威多年的多恩上校擔任代理參謀長,主持那裡的工作,阿姆斯上校負責訓練計劃,包瑞德上校負責美軍人員的行政事務。

2月17日,最高統帥正式命令,任命陳辭修上將為遠征軍司令長官。3月12日,史迪威和陳辭修一同趕到昆明,按照他們商定的計劃開始具體的準備工作。23日,中國方面確定了參加整訓的部隊番號,計有第2軍、第5軍、第6軍、第8軍、第52軍、第53軍、第54軍、第60軍、第71軍、第74軍、第93軍和新編20軍,共12個軍加5個師。這些部隊既是當時中國軍隊裡的精銳,同時又出自不同的派系,既有中央軍裡何部長和陳上將的派系,又有東北軍和滇軍的部隊,考慮到各方面勢力的平衡。這個數量不但滿足史迪威的要求,而且還超過了他制定的整編計劃所提出的數量。史迪威對此感到十分欣慰,他認為:“自從到中國以來,我第一次覺得我們正在進行真正的合作。”

但是,情況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確定參加整訓的34個師,共有24。7萬多人,按照每師1。3萬人的編制,尚缺額19。5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