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4部分

。如第54軍全軍僅17500人。駐在滇西的遠征軍雖然於1943年夏季進行過人員補充和幹部訓練,並在這年10月前後已開始補充或更換美製武器,但是直到1944年5月12日開始渡江時,各部隊的武器卻仍缺額甚多;特別是各級炮兵部隊,均因無炮而未建立,一些技術裝備,如攜帶式無線電話機、火箭筒、火焰噴射器等,臨渡江前才發到部隊。

當然,這一切麻煩雖然劉建業也遇到了,但是,相對於其他部隊,他的情況要好得多。新20軍有自己的師管區,可以向部隊提供受過初級訓練計程車兵,而且,新20軍自己有軍屬炮兵團,裝備德式105榴彈炮。加上劉建業用大量的真金白銀,疏通了軍工署的人員,大量火箭筒和火箭炮,還沒有運出廠門,就從倉庫裡神秘的消失,不久就出現在了新20軍自己的軍需倉庫裡。至於步兵營轄反坦克排裡面配屬的反坦克槍,劉建業根本就沒有交給自己手下計程車兵們就直接拿去和其他部隊交換成了捷克式輕機槍。用劉建業的話說,那個玩意,威力又小,後坐力又大,扛著還累人,用的時候一不小心,能把肩膀給頂傷,怎麼看都不如咱們自己的火箭筒好使。既然軍長都這樣講了,新20軍自然就上下一致把反坦克槍換成了火箭筒。

為了打好這次意義重大的反攻作戰,劉建業特意以工兵部隊訓練使用的名義,領取並囤積了大量的軍用炸藥。當然,這些炸藥的用途,他就對誰都沒有講。

第二百七十二章 … 遠征軍,反攻(二)

11月11日,史迪威在重慶會見了遠征軍的新任司令長官衛俊如上將。他雖然此前對衛俊如不甚瞭解,但在華任職多年期間也有所耳聞。衛俊如是一位強幹的軍事將領,人稱“衛百勝”。他曾為最高統帥的對南方紅軍進行的大規模軍事進攻行動裡建立殊勳,迫使鄂豫皖蘇區的紅軍放棄了大別山根據地轉戰川陝。最高統帥為了獎賞他,特把安徽省和河南省交界的一塊地方劃出來定名為俊如縣,這在國軍的眾多將領中是絕無僅有的榮譽,包括軍中大佬級的何部長也沒有能夠有幸留名。抗日戰爭時期,衛俊如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後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卻與轄區內的第十八集團軍部隊相交甚密,由此引起了最高統帥的猜忌。1942年1月,衛俊如被最高統帥以中條山戰事失敗,富有嚴重責任為理由革去二級上將軍銜,免掉河南省主席之職,實際上被解除了兵權。此次重新起用,他才恢復了上將軍銜。

史迪威在任駐華武官時,曾認為衛俊如富於進取精神,有鮮明的個性,是所有戰區司令長官中最有能力的一位。因此,他愉快地接受了由衛俊如執掌遠征軍。在那天會見時,“我對衛講了我對他的期望,他保證馬上幹起來”。衛俊如並沒有對史迪威說空話,崇尚實幹的他上任之後,很快就把設在楚雄的遠征軍指揮部,遷到了距怒江前線約70公里的保山縣城。

12月19日,史迪威正準備離開重慶赴緬北指揮作戰,但仍為遠征軍能否投入對日作戰感到焦慮不安。這一天,他給馬歇爾發去一封電報,建議由總統出面,以美國的信用貸款、租借物資和空中支援為條件,“力勸”最高統帥派遣遠征軍出擊緬北。馬歇爾立即把這一建議轉告羅斯福。

這時,羅斯福已初步改變了對最高統帥和陳納德鼓吹的“空中戰略”的看法,而更接近史迪威的觀點,除了堅持必須對倭國展開全面戰略轟炸意外。因為陳納德的航空隊並沒有像他吹噓的那樣“擊敗倭國”,最高統帥又總是在對日作戰上推三擋四。他多少意識到,最高統帥推崇陳納德,明顯包含著儲存自己手裡的上百萬軍隊實力的意圖。因此,他基本接受了史迪威的建議。

12月20日,分羅斯福致電最高統帥,希望他能盡一切力量履行中國應當承擔的責任,派出遠征軍參加緬北作戰。他還寓意深長地指出:要挽救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困境,“美國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就是幫助中國儘快打通地面交通線”。顯然,羅斯福已經把地面作戰放在了優先地位。

3天以後,最高統帥覆電羅斯福,仍然堅持以英國出動海軍為“先決條件”。他毫不退讓地說:“緬戰為中國生死存亡問題,如無南緬大軍登陸協助,則駐滇部隊入緬作戰,只是自取滅亡。此種計劃,餘實不能同意。”

接到最高統帥的回電,羅斯福直接體驗到了這位中國最高統治者的頑固態度,也感覺到他對英國人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開始覺得,史迪威、馬歇爾和史汀生所主張的對最高統帥採取強硬態度和對美國援助提出附加條件的要求,或許是有道理的,因為在美國人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