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4軍的第102師傷亡45%;第10軍的第3師傷亡35%,傷亡確實十分慘重。
會戰結束以後,為了避免會戰前期的那種兵敗如山倒的全面潰敗場面在以後的戰事裡再度出現,軍事委員會在長沙召開了由最高統帥親自出席,軍政部何部長和軍令部徐部長共同主持,第三、第五、第六、第九等四個相關戰區的高階軍官參加的總結檢討會議。
第27集團軍楊總司令、第九戰區薛司令長官在會上列舉出了種種問題,如:對敵情判斷不當,友軍彼此不信任,致乏協力,部隊運動遲緩,師以下軍官戰術修養不夠,指揮能力薄弱,部隊紀律太壞,執行命令不徹底,訓練不足,仍有呆守陣地的習慣,不知活用兵力、控制預備隊等等。其實這些都是部隊建設、部隊教育方面由來已久且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第九戰區部隊有,其他戰區部隊也有;不僅此次會戰有,其他會戰也有。而且這些問題多是針對下級而言,還未涉及高層。
對此有所不滿的最高統帥見到劉建業也坐在下面,於是親自點名要劉建業對整個會戰的高層指揮發表看法。
劉建業根本沒有想到,自己原本只是老老實實的坐在下面,居然也會被最高統帥親自點名,還要做那種發言。在這個時候,這種場合做這種發言,實際上純粹就是得罪人的差事。要是說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會惹得最高統帥龍顏不悅;可是要是說出來什麼,那自己又會得罪一大批人。要知道整個會戰裡,國軍方面所犯的錯誤可以說是一串接一串,從一開始就是在錯誤的指導思想下作戰的;戰事的程序裡更是錯誤連篇。這讓自己怎麼說?
猶豫了一陣,劉建業還是開始了發言。沒辦法,現在還要在最高統帥的手下混飯吃。什麼人都可以得罪,只有最高統帥是千萬不能得罪的,當然還有陳長官。至於其他人,多得罪一個也無所謂了。反正自己連何部長那樣的軍內巨頭都得罪深了,還怕再多得罪一個嗎?正所謂債多了不愁,蝨子多了不癢。
“法國皇帝拿破崙陛下,曾經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戰爭的勝利屬於犯錯誤較少的一方。在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戰場形勢下,雙方都做不到絕對不犯錯誤。在這個時候,那一方的錯誤犯的少,錯誤的影響程度輕,當然最好再能抓住對方犯的錯誤,那麼戰爭的勝利就會屬於這一方。”劉建業一開始並沒有直接開始點評,而是先闡述了一下拿破崙那個歐洲的絕世梟雄的名言。先說這句話,也是為在場的上上下下找一個下臺的臺階。果然,當劉建業說完這句話以後,臺下不少的國軍將領們都面有慼慼。
“若就此次會戰的高層組織指揮而言,至少還可看出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部署指揮不當而陷於被動
軍事委員會和第九戰區都曾明白指出武漢日軍處於第三、第五、第六、第九戰區的戰略包圍中,中國軍隊處於外線(對日軍第11軍來說),是有利態勢。但戰略上的外線並不等於戰役上的外線,戰略上的有利態勢並不自然化為戰役上的有利態勢。對戰役的組織指揮來說,最重要的是在戰役上爭取使自己處於外線的有利的態勢,這是保持戰役主動權的關鍵。
但第九戰區的戰役指導方針和實際部署並非如此,從而一次又一次陷於被動。
該方針中只提到在汨羅江以南撈刀河兩岸地區對日軍實施反擊並殲滅之。這是出於以下估計:日軍在突過新牆河、汨羅江後必受到很大殺傷和消耗,戰力大減,因而選定在汨羅江以南與其決戰是有利的。這隻從決戰的地域上考慮,而且是一廂情願,實際上本次會戰中日軍的兵力相當集中,強渡新牆河、汨羅江時並未受到重大損失,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突擊力。第九戰區的設想與戰役的實際發展不符,又沒有應付意外情況的預案,這是陷於被動的原因之一。“
“再從兵力部署和使用來看,第九戰區未將主力控制於外側機動位置,無論在新牆河南岸還是在汨羅江南岸,守備部隊都處於日軍大兵團進攻的正面,側面力量極弱,不可能對日軍翼側構成威脅;日軍突破汨羅江後,第九戰區仍按原計劃將增援的生力軍第26軍、第10軍、第74軍全部擺在日軍進攻的正面,企圖阻止日軍並和日軍決戰,而且是逐次投入,結果反被日軍各個擊破,徒增傷亡。待到日軍突過撈刀河,第九戰區已無預備隊可用。這是陷於被動的又一原因。
第九戰區在作戰計劃中強調“應運用誘敵殲滅戰法”,結果成為一句空話。實際上不是第九戰區誘使日軍就範,而是日軍的快速攻勢迫使第九戰區手忙腳亂、處處就範。第九戰區組織指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