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前面炮擊的過程裡,早就被雨點一樣落下的迫擊炮彈和炸藥包炸的七暈八素。特別是從天而降的炸藥包,往往在落下爆炸的地點周圍二十餘米的範圍內,所有的人員都被炸藥爆炸產生的氣浪衝擊的內臟受損,七竅流血。即使日軍士兵按照對付炮擊的方法臥倒在地上,也無法應對因為飛行軌跡飄忽,還沒有落地就在空中爆炸的炸藥包的殺傷。有計程車兵僥倖地沒有被炸死,但是也落的一個神志不清,腦袋暈暈乎乎,喪失了抵抗的能力。
所以,中國軍隊對崑崙關主陣地的進攻,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只有少數的殘餘日軍,從藏身的地方衝出來要和中國士兵進行肉搏。但是,中國軍隊並未被日軍這種抵抗嚇倒,前仆後繼猛烈攻擊,一個鬥不過,就三四個一齊上圍攻你一個,槍械施展不開就用棍棒大刀與日軍拼命。
戰鬥一直持續到當天入夜,中國軍隊基本佔領崑崙關。
12月30日,中國軍隊分成多股在崑崙關周圍的山地展開搜山,搜尋殘餘的日軍。
這一天,日軍步兵21旅團代理旅團長坂田元一大佐自殺。步兵21旅團的旅團旗(不是軍旗)燒燬。步兵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領幾十名日軍拿著軍刀竹槍埋伏在草叢裡與一股搜山的中國軍人展開肉搏戰,最後全部被刺死打死。
隨著崑崙關的日軍基本被肅清,崑崙關戰役結束了。
在中國軍隊包圍圈內的日軍步兵21旅團基本上被全部消滅。除在被包圍外與先前在增援崑崙關戰鬥中負傷後送的以外,只有少數日軍化整為零跑出包圍圈,被包圍圈外的臺灣旅團及九塘留守部隊收容。此次作戰,日軍共傷亡8000多人,其中步兵21旅團傷亡6000多人。日軍戰後公佈步兵21旅團全部高階軍官包括旅團長中村正雄,代理旅團長步兵第42聯隊長坂田元一大佐,步兵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全部陣亡,包括副聯隊長生田滕一,第一大隊長杵平作,第二大隊長官本得,第三大隊長森本宮等中級軍官全部陣亡,伍長以上下級軍官也陣亡了85%以上,陣亡士兵4000多人。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也是傷亡慘重。但是與日軍一個精銳旅團基本被全殲不同,參戰的中國軍隊各師基本幹部仍健全,並沒有哪個師完全覆滅。
作為這一次作戰的主力部隊的第五軍和新20軍,自然也就在渴望著前線勝利訊息的廣大國人心目中,成為了中國軍隊堅持抗爭的象徵。
第一百五十二章 … 桂南血戰(十四)
雖然,經歷過一番浴血的奮戰,中國軍隊終於攻佔了桂南的戰略要地崑崙關,並殲滅了日軍第21旅團主力,但是,對於中國方面來說,整個桂南戰局仍然不容樂觀。第21旅團在包圍圈外的殘餘部隊,以及臺灣旅團的第一,第二聯隊仍在距離崑崙關咫尺之遙的九塘至八塘間。同時,從鎮南關和龍州後撤回來的及川原七少將第9旅團已經在南寧城裡完成了休整,隨時可以向崑崙關再次發動進攻。更加要命的是,從南寧城北上到崑崙關的必經要道高峰隘,雖然桂系部隊連日以來不惜傷亡的反覆突擊,但是,還是被掌握在日軍納見敏郎大佐的第41聯隊的手裡。中國軍隊如果要取得更大的戰果,就必須要佔領高峰隘,否則,高峰隘就如同日軍刺在中國軍隊背後的一根芒刺。
這個時候,日本軍方的日子也不算好過。中國軍隊在桂南方向投入了大量的精銳部隊發起的聲勢浩大的反攻,讓日軍在損兵折將的同時,也讓東京的軍部為之震撼。為了有效應對戰局的變化,日軍大本營特派大本營參謀次長澤田茂從東京趕到廣州,親自督促協調日軍各部。負責華南方面作戰的第21軍於12月29日派軍副參謀長佐滕賢了,作戰主任藤原五,陪同日軍參謀本部作戰主任荒尾興功,支那派遣軍副參謀長鈴木宗作等到達南寧,但未能改變第21旅團的失敗命運。鑑於今村均中將企圖親自上陣並以第5師團全力為第21旅團報仇,並打算1月1日與中國軍隊開始決戰,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將命令其固守南寧待援,並決定發動大規模的反擊作戰,命名為賓陽會戰。安藤利吉指令:波集團(第21軍)企圖將有力兵團調至南寧,殲滅聚集於南寧方面的敵軍;第5師團仍應確保南寧及附近要地,以利轉用兵團之挺進。鑑於第21軍正在進行南寧作戰,已無機動兵力可用,於是大本營又將第38師團和近衛混成旅團從日本本土撥歸第21軍序列。
1940年1月1日,剛剛結束了向第四戰區第12集團軍發起的翁源、英德作戰的日軍各部隊即開始向廣州回撤。近衛混成旅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