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天的正規軍校教育,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最終成為一名以智謀和不循常規著稱的優秀將領,以至於曾有一名敗在他手下的國軍土木系名將感慨地說“土木眾將,不如一粟”。115師的林師長則是以運動戰和攻堅戰擅長,指揮起大兵團作戰來,可謂有古時淮陰侯的遺風。
既然有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鑑,那麼自己就沒有道理不拿來用。於是,劉建業毫不吝嗇的讓兩個師的部隊各自以一個整團的部隊為先頭,同時在炮火的掩護下,由坦克伴隨,跟隨炮兵射擊的彈幕前進。在先頭部隊的身後,又是各有一個團的後續部隊,一旦先頭部隊開啟局面,就立即跟進,繼續擴大戰果。劉建業的目的就是要用大錘砸核桃的方式,強行砸開宜昌守敵的防禦陣地。通常,比較簡單的辦法,也是比較有效的辦法。
自從中國軍隊發起總攻以後,北野憲造師團長就陷入了焦頭爛額的處境。本來以為會給整個日軍陣地提供有效防護的城牆,在對手的優勢炮火面前,被對手用一種近乎野蠻的方式硬是砸開了兩個大口子。而自己的反突擊部隊還沒有來得及發動反擊,就被對手的一陣密集炮火熱烈的招呼了一頓。手下的大阪兵又不爭氣,要他們發動進攻,個個推三阻四,逃起命來簡直速度可以和賽車相比。眼下,敵人已經用炮火嚴密的封鎖住了城牆突破口附近的區域,自己的部隊幾乎沒有辦法接近,更不用說發動反突擊,堵住缺口了。很明顯,對方下一步就是要進入城內,和自己的部下在城內展開爭奪戰。巷戰這種戰場形態的殘酷性,北野憲造中將是很清楚的。就連第5師團,第6師團和第10師團那樣以戰鬥力強硬聞名的部隊,一打起巷戰來,都很難佔到什麼便宜。況且,日軍部隊之所以在戰場上能夠在與國軍的對抗裡佔據上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國軍是在與日軍進行正規作戰,雙方存在明顯的戰線,日軍每次都是靠著飛機重炮的絕對優勢反覆的蹂躪國軍的陣地,然後再發動步兵衝擊。在這種時候,國軍的陣地往往已經被日軍的優勢炮火蹂躪的七零八落了,陣地上的人員也損失慘重。再加上有一些國軍將領私下打的小算盤,日軍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當時的中國軍隊,不論是國軍還是另外的部隊,主要都是依靠近戰夜戰來抵消敵人的訓練和火力優勢。巷戰則基本上都是近戰,雙方在很小的範圍裡反覆展開爭奪,有時候為了一座房屋,一個制高點,雙方能夠像拉鋸子一樣,爭奪上數十個回合。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的話,自己手下的那些大阪兵是不是能夠堅持住,不發生崩潰,連師團長自己都深表懷疑。
思來想去以後,北野師團長覺得還是把希望寄託在阿南司令官派來的增援部隊能不能迅速的抵達宜昌上了。如果他們能夠迅速抵達,自己的部隊不但能夠守住宜昌,還可以藉著中國軍隊被迫後撤的機會來一個追擊戰,掙上一些功勞。
“向軍司令部發報,就說宜昌城已經被支那軍隊突破,敵人即將突入城內,我師團官兵將轉入巷戰。請求軍司令部給與戰術指導,並且詢問增援部隊的到達時間。”打定了主意的北野師團長向副官口授了電報。
接到了第四師團求援電報的阿南中將所作出的第一個反應是,勃然大怒的對參謀說,今天不是4月1日愚人節,拿緊急軍情開玩笑是要受罰的。
被中將司令官閣下的怒氣嚇得頭都不敢抬起來的參謀,用結結巴巴的聲音說道:“司令官閣下,我說的的確是真的。第四師團的電報的確說,宜昌城已經被攻破了,第四師團即將轉入巷戰。”
“這不可能!支那軍隊沒有那種能力。”阿南中將依舊將信將疑。
阿南中將作為第11軍的司令官,剛剛到任沒有多久。在前一陣的時候,他還帶領著軍司令部的作戰參謀們,親自來到第四師團防守的宜昌地區進行視察,特別巡視了第四師團以城牆為城防重點所構築起來的防禦工事體系。由於長期以來,中國軍隊都缺乏大口徑火炮,使得部隊的攻堅能力嚴重缺乏。以日軍的經驗,以一個聯隊左右的兵力,如果依託一個有著完善的反步兵工事和火力的堅固防禦體系,面對一個軍左右的中國軍隊,支援上一個星期左右,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而以宜昌的城防體系,依託高厚的城牆,還有城外密集分佈的用磚石構築的反步兵工事,以一個師團的兵力防守,在阿南將軍的眼裡,都是屬於浪費兵力的表現。對宜昌的城防體系深感滿意的阿南中將不但是表揚了北野師團長領導有方,還特意表揚了第四師團屬下的工兵聯隊,認為正是由於他們的傑出工作,才有了固若金湯的宜昌城防,有了這樣的城防,中國軍隊想要奪回宜昌,簡直就是白日做夢。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