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部分

9月18日早晨,日軍第6師團及奈良支隊集中炮火,向新牆河北岸的守軍前線警戒陣地進行猛烈炮擊。隨後,其步兵又在飛機的掩護下向守軍前線警戒陣地發起了衝擊。胡春華營與史思華營拼死抵抗,一場激戰由此展開。

當第一次進攻被擊退後,日軍便調集大炮繼續猛烈轟擊守軍陣地,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同時派出數架飛機從空中對守軍陣地進行輪番轟炸。爾後,日軍步兵在其強大的火力支援下發起第二次衝擊,結果又被擊退。

日軍見強攻不成,就施放毒氣,但守軍依然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巋然不動。第一天的戰鬥結束了。

晚上,守軍毫不懈怠,一面加強警戒,一面加緊修築被日軍炸燬的防禦工事。

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日軍不斷地發起一輪又一輪的衝擊。守軍陣地的防禦工事幾乎已全部被毀,小小的山頭也不知被日軍的炮火犁翻了多少次。但兩個營的守軍毫無懼色,視死如歸。每當日軍衝到陣地前時,就與之展開白刃肉搏。好多據點失而復得,日軍始終無法透過這道攔阻線。

透過連日激戰,日軍已判明駐守金龍山、斗篷山、比家山、草鞋嶺一帶陣地的守軍不會超過兩個營,於是日軍開始展開車輪戰,輪番上陣衝殺。

戰至21日下午,胡春華營幾百個活生生的小夥子,只剩下不到50人了。營長鬍春華率部在新牆河北岸的金龍山、斗篷山警戒陣地已經堅守了三晝夜。胡春華將全營僅剩的這點人員集合起來,他告訴大家:按照上級的命令,阻敵三天的任務已經完成,今天是最後一戰了,即使戰死也絕不投降!

戰死也絕不投降!這就是胡春華營最後這40多個官兵惟一的信念。

黃昏時分,日軍終於攻佔了胡春華營所在的警戒陣地。胡春華營全部壯烈殉國。

守衛比家山、草鞋嶺一帶陣地的史思華營,與日軍激戰至22日下午,全營500多人也已傷亡大半。

傍晚時分,師長覃畢之指示史營長:阻敵任務已經完成,如無法堅持,不得已時可向東撤退。但史思華斬釘截鐵地答道:“軍人沒有不得已的時候!只要還剩下一兵一卒,都要與陣地共存亡!”

史思華實現了他的諾言。除了幾個重傷員外,該營官兵也將其最後一滴熱血灑在了自己的陣地上。

又是一個鐵錚錚的漢子!又是一群有骨氣的中國軍人!

新牆河,一條沒有名氣的河流,一條全長只有80多里的普通河流。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前,外地人還很少知道湘北有這麼一條河流。它靜靜地流淌著,不去打擾任何人,也沒有人去打擾它。然而,自日本侵略者踏進湘北的這片土地後,新牆河的寧靜被打破了,這裡成了腥風血雨的戰場。

日軍在攻下第52軍兩處警戒陣地的同時,也攻佔了第52軍在新牆河北岸下燕安、馬家院等前進陣地的重要據點。第52軍部隊被迫撤退到新牆河南岸。

關總司令在接到第52軍在新牆河北岸全部警戒陣地和前進陣地失陷的報告後,立即命令第37軍除留下1個師守備營田外,餘皆調至新牆河南岸,協同第52軍守備新牆河南岸陣地。第37軍原防線交給前來增援的第70軍守備。

第15集團軍的關總司令,陝西戶縣人,原名關志道。因在報考黃埔軍校時是頂了別人的名字而去的,以後,便一直使用了現在的這個名字。1933年2月底,擔任第25師師長的關將軍從鄂豫皖“剿匪”前線開赴長城古北口抗日前線,開始了他一生戎馬生涯的黃金時代。尤其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位關總司令對於參加內戰一直缺乏興趣,所以,抗戰勝利以後,這位關總司令情願交出手裡的兵權,到中央軍校做校長,也不願意去打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戰爭。

抗戰全面爆發後,關將軍率部先後轉戰於河北、河南、山東等戰場。在徐州會戰中,他率第52軍再立戰功。戰後,被提升為第32軍團軍團長。與關將軍在徐州會戰中交過手的日軍第五師團板垣徵四郎師團長認為:關將軍的1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軍10個軍”。當時國內軍事評論家稱臺兒莊戰役中負責防守的孫總司令和負責攻擊的關將軍為“孫鋼頭”和“關鐵拳”。隨後,關將軍又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1939年秋,關將軍調任第15集團軍副總司令,並奉命代行薛長官留下的的總司令職權。

9月23日晨,日軍第6師團和奈良支隊先是集中80多門火炮向防守新牆河南岸的第52軍第2師陣地猛烈炮擊。一小時後炮火延伸,日軍第6師團在師團長稻葉四郎中將親自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