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2部分

令各部退守韓莊、萬年閘、臺兒莊一線。何基灃秘令第77軍37師111團將地下黨員王世江任營長的第3營留在運河以北,以便與解放軍聯絡。11月6日,解放軍第10縱隊逼近韓莊,王世江即率部起義。而此時59軍的上層軍官對起義還沒有統一認識,軍長劉振三以看病為名放棄指揮去了上海,師團長有的猶豫不決,有的要求推遲起義。而77軍軍長王長海也稱病告假,把部隊交給何基灃。何基灃、楊斯德認為形勢緊迫,決定於11月8日起義,凡不同意起義者一律就地解決。就在這時,解放軍已佔領萬年閘,並有三個團渡過運河。在解放軍步步逼近的壓力下,59軍終於一致同意起義。而張克俠由於策反時有所暴露,被馮治安軟禁在徐州,為了趕上起義,他幾經周折,才擺脫監控於8日上午到達賈汪。

11月8日,何基灃、張克俠率領第3綏靖區第59軍38師、180師,第77軍之132師和37師111團,共2。3萬人在賈汪、臺兒莊起義。

11月28日,何基灃、張克俠、孟紹濂(77軍副軍長)、過家芳(77軍132師師長,地下黨員)、楊幹三(59軍38師師長)、崔振倫(59軍180師師長)發表聯名通電,宣佈脫離南京政府,加入解放軍。

何、張的起義,使得徐州北面的國軍運河防線出現了大缺口,為解放軍的三個縱隊迅速渡過運河,切斷黃煥然兵團與徐州的聯絡,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根據後來的推算,只要在這裡,解放軍停留時間超過四個小時,黃煥然兵團將順利地退入徐州。

11月7日,粟Y查明瞭黃煥然兵團的西撤行動,又獲悉何、張即將起義,立即下令各部分頭追擊,要求各部不怕建制混亂,誰先到達,誰就先切斷敵向徐州退路。華野擔任突擊任務的第1、4、6、8、9縱隊分路南下,向運河東岸挺進;第7、10、13縱隊穿過第3綏靖區起義部隊防區,直取曹八集、大許家;第2、12縱隊南越隴海路,向徐州東南攻擊前進,迂迴堵截西撤之敵;第11縱隊及江淮軍區兩個旅,經皂河向大許家前進,與突擊集團協同堵截西撤之敵。

11月8日黃昏,第4縱隊在運河車站以北與黃煥然兵團後衛第100軍44師遭遇,激戰一夜後,4縱未與敵糾纏,向西強渡運河,繼續追擊黃煥然兵團主力。當天午夜,第9縱隊在沂河邊的埝頭集追上了黃煥然兵團擔任側翼掩護的第63軍後衛兩個團,在戰鬥中為了迅速渡過沂河迂迴包圍敵人,9縱27師79團1營2連的十個戰士跳下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浮橋,保障部隊完成了任務。這個事蹟被稱為“十人橋”,後來寫進了新中國的小學教科書。激戰至次日拂曉,全殲63軍後衛兩個團。

11月9日,華野《關於全殲黃煥然兵團的政治動員令》,號召全軍不怕疲勞,不怕困難,不怕飢寒,不怕傷亡,不怕打亂建制,不為小股之敵迷惑,不為河流所阻,堅決追擊,奮勇作戰。特別要求各級指揮員在總作戰意圖下,機斷專行,靈活指揮,不失戰機組織作戰。

華野主力的多路推進,以及何、張的起義,南京震驚,徐州惶恐。蔣總統、劉經扶都判斷解放軍勢在攻取徐州,為確保徐州,徐州剿總於11月9日緊急調整部署。李文卿兵團向徐州東北的大湖、荊山鋪、茅村車站地區集結;黃煥然兵團向徐州東南的

徐山村、潘塘地區集結;邱雨庵兵團位於徐州以西的黃口地區,對付從魯西南向徐州推進的解放軍六個縱隊(實際為兩個縱隊);孫元良兵團主力務必於11月10日到達宿縣、符離集,另以一個軍守蚌埠;劉汝明第4綏靖區在懷遠、定遠、鳳陽佈防;剿總直屬之第72軍守徐州,第96軍守臨淮關。

黃煥然兵團由於後衛部隊已與解放軍接火,沒渡過運河的部隊非常驚慌,後衛第100軍44師才過了一個團,橋邊一輛彈藥車突然起火爆炸,負責炸橋的工兵以為解放軍趕到,慌忙將運河大橋炸燬。44師兩個多團還未過河,就這樣被扔在了河東。黃昏後解放軍第8縱隊先頭部隊趕到,立即對留在河東的國民黨軍餘部進行攻擊,由於解放軍只有一個營的兵力,無力消滅兩個多團的國軍,雙方混戰了一夜,解放軍8縱主力趕到,於10日天明後,全殲了滯留在河東的國軍共2700餘人,並佔領運河大橋。儘管大橋已被破壞,但損壞並不嚴重,解放軍立即在橋面鋪上木板,恢復了通行,僅半天就透過兩個師。

當晚,黃煥然兵團四個軍大部渡過運河,宿營於碾莊。黃煥然召集各軍軍長商討下一步行動,他本想繼續前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