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的精銳老兵,可謂是蕩然無存。

“我們作為軍人,為國家而戰,那裡不是一個死,就像你見過的那樣,我們是去一同尋找死的地方,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我們但求死得其所吧。”韓應斌似乎並不忌諱那個死字。

軍列在漢口車站,轉向東進,沿途依舊是各地群眾自發的慰問歡迎活動。許多百姓自己面有菜色,卻拿出了整籃整筐的雞蛋,豬肉,慰問開赴前線的將士們,每節車廂裡都被熱情的群眾塞進了不少鮮花,布鞋,任由將士們多方婉謝,卻是無法阻擋群眾們的熱情。

8月14日,中國空軍在杭州上空,首次對日作戰。高志航率隊擊落敵機6架。“八。一四”定為中國空軍節。8月15日,日本政府發表《帝國政府宣告》。宣告嚴懲南京政府的。日本海軍首次出動飛機轟炸南京。同日,國防最高會議以蔣介石為大元帥,組織大本營,設六部(黃紹竑、徐永昌、白崇禧、陳誠、熊式輝、吳鼎昌分任部長)。中國政府頒佈對日抗戰總動員令。中國共**發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8月16日,國民政府下達國家總動員令,劃全國為4個戰區,建立戰時體制。8月18日,日軍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宮親王博恭、陸軍參謀總長閒院宮親王載仁晉謁日本天皇裕仁。裕仁天皇問:戰局不斷擴大,有無辦法在集中兵力重點給中國以大的打擊下,以和平方式迅速收拾時局。兩位總長回答說:在陸海軍兩統帥部充分研究後奉答。

列車繼續東行,經過南京的時候,正在陸軍大學進行最後一年學習的楊伯濤也上了車,說是國難當頭,不能安做課室。作為老長官,劉建業當然對此表示熱烈的歡迎,當即在請示過軍長以後,讓楊伯濤代理副參謀長,參與全旅軍事行動的策劃和指揮。在列車在南京浦口車站等候搭乘火車輪渡過江的時候,劉建業特意借用車站電話,給正在學校給學生上課的妻子王靖芸打了電話,告訴她自己就要上前線作戰,讓她注意安全,特別是防範鬼子飛機的轟炸。列車過江到了下關車站,一個在車站值勤的軍官,轉交給在車站等候列車重新編組的劉建業一罈洋河大麴,說是自稱劉建業妻子的女人託付他轉交的,還讓告訴劉建業,不要為她的安全分心,她會自己保重的,就是送給他壯行的,希望他能夠打出中國軍人的威風,早日打敗鬼子,凱旋迴家。劉建業馬上衝出車站,在周圍跑了幾圈,四處張望,卻那裡能夠看得見他想見的人呢?

8月18日,蔣介石再發告抗戰將士書,以持久戰、消耗戰制倭寇之速戰速決,以逸待勞,以拙待巧,以實擊虛,以靜制動,拼死抗戰。

列車於18日晚到達上海郊外的南翔車站。部隊下車以後,按照18軍所屬第三戰區第9集團軍的安排,先前往大場鎮地區集結。11師同時按照命令,先將31旅調撥87師指揮,11師師部指揮33旅在大場集結後向江灣顧家宅前進。

8月20日,國民黨中央常會決議以蔣介石為陸海空軍大元帥。8月21日,日本“十月方略”出臺。經陸、海軍統帥部反覆討論,兩位總長復謁日本天皇,對天皇18日垂問作出如下奉答:確保平、津地區安定,同時對位於河北省中部的中國軍隊以痛擊;確保上海,使中國喪失經濟中心,同時對中國實行海上封鎖,以威脅中國軍隊的生存;以上決策力爭10月完成,估計那時可能使中國屈服而獲得結束戰爭的機會。據此,天皇於8月31日下達敕令:三個月滅亡中國。這就是日本的“十月方略”。8月21日,《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在南京簽訂。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改編令,同意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歷時半年的國共談判終見了結。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這時,中國陸軍第36、87、88師正對盤踞虹口、楊浦地區的日軍發起攻堅戰。由於南京大本營曾先後三次命令前線部隊暫停進攻,致使日軍得到增援,加上攻擊部隊缺少重武器,攻勢雖然猛烈,仍然沒有達到攻克虹口、楊浦日軍據點,掃蕩入侵上海日軍的戰略目的。第11師到達上海後,暫時編入第9集團軍,由該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指揮,經指令,第11師和新到上海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2團胡啟儒部進入江灣地區,作為攻擊軍的總預備隊。8月20日晚,張治中將軍指揮第36、87、88師繼續猛攻虹口、楊浦日軍據點,並以新到的第18軍第98師全師加入。21、22日,各部隊奉命繼續攻擊,因日軍援軍已到,據點工序堅固,攻擊仍未得手,部隊傷亡不斷增加,戰局陷於被動。

由於中國陸軍主力被吸引在虹口、楊浦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