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軍一直把波田支隊死死的頂在了瑞昌城外,任憑對手使用了各種常規的招數,都無濟於事。
波田支隊在和第三集團軍部隊連天血戰以後,也是傷兵損將,無力繼續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可是讓他們向上級第十一軍直說他們無力進攻,這又是在日軍內部極為忌諱的事情,會被別的部隊認為是懦夫,膽小鬼,洗後整個部隊在別的部隊面前都會抬不起頭,更何況是由著不少臺灣籍士兵混雜在內的波田支隊了,下場即使用腳趾頭都能想的明白。無奈,波田支隊只好向第十一軍發了一封羞羞答答的電報,請求上級給予部隊以作戰指導。
接到電報的第十一軍司令官崗村寧次,雖然十分惱火波田支隊這支所謂的勁旅居然會在第三集團軍這支支那軍隊裡的雜牌軍面前遲遲不能開啟局面,可是要他換上其他部隊來打,他還只能使更不放心。第十一軍屬下的各師團,不是兵員來自於日本的北部地區,就是作為關東軍一部分長期駐紮在中國東北,在乾燥寒冷氣候下作戰,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一旦遇到像現在的中國南方這樣的高溫溼熱天氣,那些官兵們就十分的不適應,行軍不久就一身大汗,體力流失很快。還有許多計程車兵患上了嚴重的足癬,還有血吸蟲病,痢疾等當地的流行病,使部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也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軍部才特別調動了駐守在臺灣的波田支隊參加武漢會戰,希望由這支適應亞熱帶氣候條件的部隊來為整個十一軍充當先鋒,開啟局面。當然,除了這支部隊,日本當時也實在沒有多少部隊可以調動了。駐紮朝鮮的朝鮮軍兵力絕對不能少於一個師團,關東軍要面對蘇聯紅軍遠東部隊的壓力,日本本土也就只剩下一個近衛師團,這可是禁衛天皇皇宮的部隊,除非不要保護天皇了,否則,這支部隊也是不能動的。所以,崗村寧次雖然很不情願,也只好給波田支隊派遣了新銳兵力支援,並且下令波田支隊重新調整進攻部署,還特別給他們運去了大量的“特種彈”,作為突破中國軍隊陣地的殺手鐧武器使用。
8月21日,得到了增援的日軍波田支隊在重新調整部署之後,向我軍陣地展開了全線進攻。當面的國軍部隊,依託既有陣地頑強抵抗,多次與衝上來的日軍進行血腥的白刃格鬥,使日軍傷亡甚重。惱羞成怒的日軍,無奈之下使用了他們一向以來深為看重的對付中國軍隊的法寶,特種彈。在不斷飄起的黃綠色濃霧過後,戴著防毒面具的日軍士兵端著刺刀衝上了由中國軍隊據守的陣地,對著由於毒氣的殺傷,毫無反抗能力的國軍殘餘官兵,一一的補槍或者刺殺。由於國軍的防化學戰裝備實在有限,即使裝備少數中央軍精銳部隊都不夠用,更何況是第三集團軍這樣的地方雜牌部隊。所以,猝不及防的守軍遭受了嚴重損失,陣地不斷丟失。嚐到了甜頭的日軍,不斷的使用毒氣彈對國軍進行攻擊。國軍為了避免無謂的損失,只能步步後退。23日之後,日軍加大攻擊的強度,波田支隊主力進入瑞昌北面及東北面附近地區。至24日午後,日軍攻佔瑞昌。
日軍在長江南岸對九江地區實施進攻的同時,在江北地區以第6師團為主力於7月24日,由潛山向太湖方向展開進攻。激戰三日之後,日軍佔領太湖。與此同時,日本海軍陸戰隊在小池口附近登陸,與日本陸軍協同作戰。中日兩軍隨後在太湖以西、大別山以東地區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此地幾成焦土。
國民黨第31軍、第68軍等部隊在逐次抵抗之後漸居下風,分別於8月2日棄守宿松城、8月4日棄守黃梅。這是湖北自抗戰爆發以來淪落日寇之手的第一個縣城。
日軍第二軍進攻主力也因傷亡甚大,後勤補給出現困難,在佔領黃梅後也暫時停止了進攻,轉入臨時休整補充。
8月24日起,為呼應江南地區對日軍的防禦作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以第5戰區為主發起黃廣戰役,主要目標是重新奪回黃梅等地。特別是8月28、29兩日,第68軍和84軍向黃梅縣城及其以東地區發起大規模反攻作戰,但因“敵據險頑抗”終未果,“唯予敵以重創”。該方向戰局最終拉鋸相持了半個多月。
透過前線傳來的戰報,劉建業一直在密切的跟蹤著會戰的總體程序。地圖上,日軍的兵鋒距離武漢越來越近。國軍部隊的抵抗也越來越堅決。越來越多的部隊被不斷的派上前線,也有一些部隊在經過艱苦的作戰以後,損失過大,不得不被從前線調回後方進行整補。作為衛戍武漢的部隊,第六軍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上上下下的景象。部隊的新兵們這樣的情況看得多了,難免情緒會受到一些影響,出現一些波動。劉建業當然不會對此熟視無睹,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