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他果敢地把握住了機遇,為他開創軟體王國的霸業拉開了序幕。

利用資訊捷足才能先登

比爾·蓋茨有這樣一個觀點:“每張書桌上會有電腦,每個家庭會有電腦。”而“每臺電腦都用微軟產品”則是他的夢想。這個夢想源於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具有預見性的創業計劃。早在湖畔中學的時候,蓋茨和艾倫就迷上了一臺笨拙的計算機終端。這個貴族式學校超前的眼光讓學生還在60年代末就使用上了計算機——事實證明,正是這笨拙的龐然大物對蓋茨的成長創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75年,年僅19歲的比爾·蓋茨和他的朋友保羅·艾倫建立了電腦軟體公司——微軟。微軟在成立十四年後終於實現了他的目標,成為首家年銷售額達10億美元的軟體公司。如今,幾乎所有的工業和商業組織都依賴於電腦,依附於微軟帝國建立起來的龐大的軟體系統,只是程度上稍有不同而已。1998年,當蓋茨的財富火箭般上竄的時候,他每天進帳最多達5000萬美元。孜孜不倦於軟體的創業歷程,蓋茨用自己奇異迷人的舞姿在懸崖邊上迎風舞動出了動人心絃的華章。

如今,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透過一種被稱作為計算機語言的東西讓計算機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70年代中期,雖然個人電腦的作用還不明顯。當今計算機方面的許多發展是由於約兩百年前許許多多天才們的遠見卓識和不懈努力的結果。當然改變這個程序的功勳人物裡少不了電腦奇才蓋茨。

1742年,法國的數學家布萊茲·帕斯卡爾發明了合算機時,這種龐然大物還只是實驗室裡的寶貝疙瘩。普通人很少能有機會接近。19世紀中葉,這種機器又被查爾斯·巴比奇加以改進和發展,1823年,他開發出一臺實際上能夠“編制程式”的龐大的“分析機”。巴比奇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然而,一百多年後,直到1948年第一臺真正的計算機才問世。

這些機器不僅體形臃腫,而且操作起來非常麻煩,要麼需要不停地扳動上千個開關,要麼需要人們把一串串簡單的指令翻譯成繁瑣而又冗長的機器程式碼,透過紙帶傳送給機器。操作人與機器之間的介面十分不友好。

改觀這種情況的人有許多,但做得最好的就是蓋茨。當蓋茨建立微軟公司並開始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歷程時,作的唯一工作就是在機器與人之間搭起一座橋樑。蓋茨曾經這樣說過:“做生意,要想賺大錢,關鍵在於把握趨勢……”

而蓋茨之所以能夠創業成功,其奧秘之一就是牢牢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掌握了市場的先機。快速掌握併合理利用資訊成為了蓋茨成功的法寶。

“我想編寫計算機軟體,這是件非常專業的事。我知道它會成為一個很大的行業。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我預感到計算機將會成為每一張辦公桌上很有價值的工具,而且最終會成為每個家庭有價值的工具。”蓋茨說道。

蓋茨在13歲時就開始編寫計算機程式,自中學8年級起,便利用閒暇時間從事電腦程式設計的工作,並且從中獲利。對於計算機的痴迷讓他時刻不放過觀察這個領域裡所發生和變化中的細枝末節。

當蓋茨1975年成立微軟公司創業的時候,全世界最頂尖的公司叫IBM,由湯姆·斯沃森領導著。當時一臺電腦足有現在我們整個攝影棚這麼大,但是比爾·蓋茨的眼光已經看到25年之後,我們的桌上會擺上一臺小型的電腦。IBM則不是這樣認為,這從它的名字也可看出來:I代表internation即國際,B代表business即商務,M代表Machine即機器,所以IBM認為它的主要顧客是公司而非個人,而公司一般用大型電腦。

同樣在1975年,美國的史蒂夫·喬布斯在車庫裡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80年代開始的時候,喬布斯而不是蓋茨被認定為數字化企業家的象徵,雖然兩人同年出生,但喬布斯更具有60年代的反叛色彩。他與蓋茨爭奪家用電腦的主導權之戰像是一場藝術對商業之戰。喬布斯為自己產品起的名字叫做Apple PC,PC代表的真正含義就是個人電腦。他瞄準的就是個人電腦這個巨大的產能市場。所以喬布斯在24歲的時候資產一度高達5億美元,成為全美年輕人崇拜的偶像。

但是是起步開始創業,蓋茨在連25年之後,已經憑藉著DOS、WINDOWS等作業系統牢牢佔據了軟體市場,身價超過600億美元,與喬布斯相比足足超過了60多倍。幾乎位於同一起跑線上,為何25年後身價會有如此大的差距?難道蓋茨比喬布斯聰明65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