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解決好個人的問題,我彭德懷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共產主義社會是肯定看不到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還不都是為了後代!”
7月31日晚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在平壤隆重舉行授勳典禮,金科奉委員長再次把一枚朝鮮最高勳章——一級國旗勳章佩帶在彭德懷胸前,並宣佈授予彭德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的稱號。8月1日,彭德懷乘汽車離開平壤返國。到瀋陽後,他特地在東北地區逗留了幾天,以便朝鮮前線有變,他可以馬上返回。
8月10日下午,彭德懷在瀋陽乘火車回京,車到錦西站,車站轉來周恩來辦公室的電話,說是總理讓轉告彭老總,請他在中途停車休息幾小時,換乘專列,在明晨8點鐘以後到達北京站。8月11日上午9時,彭德懷的專列緩緩進入北京站,只見站臺上懸掛著紅色大字橫幅:“歡迎中國人民志願軍彭德懷司令員勝利歸國大會”,兩旁結著紅色彩球。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林伯渠、郭沫若及北京各界數千人在站臺迎接,掌聲和歡呼聲響成一片。人們揮動手中的鮮花和彩旗,向彭德懷熱情致意。1953年9月12日,中南海懷仁堂座無虛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這裡舉行擴大會議,聽取彭德懷《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報告》,會議由毛澤東主席主持。彭德懷詳細敘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作戰的過程,和為保衛和平反抗侵略取得的偉大勝利。中朝人民軍隊從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共斃、傷、俘敵軍109萬人,其中美軍39萬餘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作戰中壯烈犧牲和光榮負傷的共36萬多人。彭德懷在報告中最後說:“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的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彭德懷的報告不時被熱烈的掌聲打斷。
彭德懷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百萬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和以美國為首、由16個國家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進行了兩年零九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戰爭。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和中國人民的支援下,彭德懷以他遠大的戰略眼光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同志願軍其他領導人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為祖國贏得了崇高的威望,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贏得了安全和保證,為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不愧是無產階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不愧為百萬志願軍英雄戰士的英明統帥。
第25章 再進統帥部
1952年4月12日,彭德懷被接回北京,周恩來總理親自到北京飯店來看望他。隨後,彭德懷住進北京醫院,接受對前額上腫瘤的手術治療。為了對外保密,化名“王校長”。
他的真實身份,一開始連專門護理他的護士王春玲也不知道。一天,衛生部副部長傅連璋前來探視,工春玲陪傅連璋走向病房時悄聲問:“這位王校長是哪個學校的?”傅連璋笑著說:“傻丫頭,他不是校長,是彭老總,是志願軍司令!”王春玲高興地說:“我說嘛,他根本不象個校長。”
彭德懷額上的瘤子,經檢查確診為脂肪瘤,4月下旬,由外科主任王厲耕為他做了切除手術。
出院前,彭德懷要警衛員買來兩個筆記本,一本送給護士王春玲,在扉頁上寫著:“王春玲同志:好好學習,努力工作,不斷進步。”下面簽上自己的名字;另一本送給護理過他一段時間的副護士長高雲青。
5月初出院後,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是很快返回朝鮮前線,但是中央要他留下休養一段時間,由中央辦公廳安排他住進中南海永福堂。永福堂是個小四合院,前院住著任弼時的親屬,西邊不遠是劉少奇和朱德的住所,東南邊隔著春藕齋是毛澤東住的菊香書屋和舉行中央會議的頤年堂,同軍委的辦公地點居仁堂也只有一牆之隔。彭德懷在這裡休養兩個來月,中央討論了他的工作安排。
7月初,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周恩來提議把彭德懷留在北京,以軍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總參謀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大家一致同意,但彭德懷錶示不願接受這一工作。
根據他在一本筆記中回憶,他是不想再從事軍事工作了。而這種念頭,並不是在這時才產生的。遠在 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時候,他就有過離開軍隊去做地方工作的想法,並且後來還常常在腦子裡反覆。那個時候,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他沒有談起過。而這一次不願意接受這個工作的原因,從他後來的筆記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為當時總參謀部的工作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