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章 入長沙(四)

前來王莊主莊子上的明軍撤下了包圍圈,沒多久就見莊門開了條縫,公孫庸從裡頭大踏步走了出來。

見到領隊的曾柑,公孫庸回稟道:“那些人都知道了。”

“好,公孫先生。咱們回兵。”

這邊已經有人給公孫庸牽來馬匹,公孫庸剛上馬,就聽到有小校衝到曾柑馬前喊道:“曾都尉,何不殺進去,殺光裡頭那群鳥人!”

曾柑大聲喝道:“急什麼!太守有令,先殺光那些蒙古人,再收拾這些蠢人!”

見小校還是不服氣,曾柑喝道:“當前太守正與蒙古軍大戰。便是荊都尉,章都尉等都在太守身邊,太守也有萬夫不當之勇。可蒙古人畢竟奸詐狡猾,咱們儘早趕回去,助太守全殲蒙古人。怎麼,太守的生死還不如你那點首功?”

小校一聽,嚇得連忙跑了。

大隊人馬隨即開拔。走出幾里地,在一個要害處留下一隊人馬。公孫庸眼見這隊人不過兩百左右,心中懊惱,又有些心虛,就問道:“曾都尉,何不多留些人?”

“公孫先生,那些莊主若是不死心,還想與蒙古人做狗,這些人馬便是擋不住他們,也能先派人稟報。到時候將這些人與蒙古人一併殺了,倒也剩下許多路途。”

公孫庸心中發虛。按照曾柑所說,章無忌早就知道了許多事,卻不告訴公孫庸。等平定長沙本地,章無忌還會相信公孫庸麼?

見公孫庸神色緊張,曾柑笑道:“公孫先生不用擔心,章太守並不怪先生。俺見過章太守如何對付益陽與常德當地莊主,哪裡給他們言語的機會,直接殺了。俺和章兄弟認識這麼多年,章兄弟若是生氣,就會講出來。他若是不講,自然不會記恨。”

不會記恨麼?公孫庸心中苦笑。

說起不會記恨,按三國志裡描述,先主劉玄德倒是不會記恨。東吳偷襲荊襄九郡,殺了關羽。劉備起兵報復,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蜀地降將黃權率領五千人馬被留在江北,他沒有投降孫權,而是前去投降了曹操。

之後有傳言,劉備殺了黃權滿門。黃權卻並不相信,認為劉備是個不記恨之人,絕不會這麼做。事實上劉備也的確沒有這麼做。

回想這故事,公孫庸倒是真的期待自己選擇的主公的確有當年先主的風範。讀了這麼多三國,公孫庸知道自己若是追隨曹操這樣的主公,光是三番五次堅持己見,給曹操帶來這麼多麻煩,便是當下不被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也會不知何時丟掉性命。

想到這些,公孫庸心中突然生出極大不安。以前他總覺得在這個亂世之中,他就有了施展的機會。可是在史書記載裡,那些亂世英雄們眼中,人命真的毫無價值。

大隊人馬正向前走,前面突然有了動靜。沒多久,就見道路邊上衝出幾匹馬,看裝束竟然蒙古探馬。這些人也不靠近明軍大隊,直接催馬向著長沙城方向去了。

很快有小校騎馬奔來,詢問曾柑是不是追下去。曾柑想了想,“多派些探馬,別讓蒙古人打咱們個埋伏。大隊繼續保持行軍速度。”

公孫庸雖然以軍師自居。雖然嘴上不敢說,心裡面卻十足想學諸葛孔明。但是一打起仗,他發現自己真沒有諸葛武侯的才幹。但曾柑素來尊重,公孫庸也想知道曾柑為何這麼做,就問道:“若是追上去豈不是能驚到蒙古人。”

“若是真的殺光蒙古探馬,或是將他們追的跑入岔道,他們豈不是不能儘快告知蒙古軍,我等正在前往長沙。”

聽了這個解釋,公孫庸稍一思索,就不禁仔細打量起曾柑。這個年輕人年齡與章無忌差不多,沉穩與見識已經頗不一般。輕描淡寫幾句話,滿是大將之風。

只是這感覺讓公孫庸生出些不服氣,他腦筋一轉,就問道:“若是蒙古軍見到我等要到,猛攻太守,那該如何?”

“太守為人可信,我等當信得過太守。與其慌慌張張前去參戰,不如穩穩當當向前。太守命我等前往長沙,我等就前往。”

聽到這裡,公孫庸不敢再說什麼。他甚至後悔自己問了這麼多。史書上記載的那些君主,九成九是不會認同曾柑的態度。難道有什麼比君主的性命更重要麼?

按照史書記載,敢這麼幹的將令,沒一個有好下場的。便是與君主親如兄弟,也遲早會被處決。若早知道曾柑是這麼一個人,自己說什麼都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此時,章無忌身邊的荊普命已經抱怨道:“太守,曾柑怎麼還沒回來!”

章無忌這才想起曾柑來,轉身詢問負責看守計時器的參謀,“按照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