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重。”
形勢已經很危急,由娘子關進來的日軍在佔領榆次、太谷之後,向太原以南包抄過來,切斷了中國軍隊沿同蒲線的南撤之路。
太原市內已經可以聽見隆隆的地聲。剛剛經歷過20幾個日夜鏖戰的衛立煌,眼睛熬紅了,聲音嘶啞了,像生過一場大病一樣,疲倦不堪,情緒低落,可是一聽說周恩來來了,立刻來了精神。
一見周恩來,衛立煌就想起八路軍在敵後的戰績,他感慨不已他說:“八路軍把敵人幾條後路都截斷了,對我們忻口下面作戰的軍隊幫了大忙。要不是娘子關方面的情況變化,我們真能夠把板垣師團殲滅一個差不多。這件事情沒有完成真可惜,太可惜了。”
他接著又說:“沒有把129師調去打陣地戰是做對了。陽明堡燒了敵人24架飛機,是戰爭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戰的將士對八路軍表示感謝,感謝!”
周恩來問到下一步的打算,衛立煌一聽臉上泛起愁雲:“目前有兩種意見:一種是黃紹副司令長官的意見,集合從忻口和娘子關兩方面退下來的軍隊,在太原附近再組織一次野戰。憑近郊的山勢,再打一陣。這種想法不報現實,太原已經陷於三面包圍之中,讓這些疲勞的隊伍——有些已經集結不起來了,再戰是不容易的,沒有一個最低限度的集結休整的時間是不行的。
另外一種是閻司令長官的意見,讓宜生(傅作義)堅守太原城,他的35軍還是完整的,比較精悍。閻司令長官說宜生兄過去守涿州守了2個月,名聞全國,現在太原城中糧食彈藥都夠半年之用,要宜生兄再顯一下身手。我看這個事情不好辦,實在是犯愁。“
周恩來開導衛立煌:“我們要在失敗的時候看到光明,看到前途,認為沒有辦法,發愁,都沒有必要。你不足知道中國的抗戰是長期的嗎?勝敗不在於一城一地之得失,就算太原保不住,只要我們繼續抗戰,不動搖,不妥協,實行全民總動員,進行民主改革,將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義付諸實施,最後我們定能改變不利的形勢,在戰場上取得主動權。你不是知道八路軍在敵後活動得很好麼?因為我們緊緊依靠了人民。假如山西省早就給了人民以自己組織自己武裝的權力,形勢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你說是不是呢?……”
一席話,說得衛立煌頻頻點頭,若有所失。後來,衛立煌部堅持轉戰華北抗戰,正是由此開始堅定了信念的。
日軍乘著中國守軍撤退時混亂,派出飛機輪翻轟炸,兼以步兵追擊,11月5日,敵人迫近太原城郊。守太原城總指揮、第7集團軍總司令兼第35軍軍長傅作義將軍,很快作了守城部署。當有人問傅作義,面對從東、北、西三面包圍了太原的日本侵略軍,空中又有根強大空軍在太原上空盤旋輪翻轟炸,能否守住太原?傅作義有信心地回答:“我守涿州打了勝仗,守天鎮也不錯,守太原也會有辦法。太原東西兩山形勢很好。正面頂住,兩山做倚托,太原就不易攻下。
再說,太原城裡存的軍火彈藥、糧食很多,只要太原能守住打了勝仗,就可揚名世界。“
閻錫山留給傅作義的守城部隊,計有步兵第35軍的第211旅(旅長孫蘭峰)、第218旅(旅長董其武)共6個團;原第61軍李服膺部的第213旅(旅長楊維垣)2個團;第73師(代師長王思田)師部;新編獨立第1旅陳慶華部3個團;炮兵有第21團和第25團。另外還有炮壘大隊和高射炮1個連。這10000多人的守城兵力,在周長32裡的太原城市防,著實不敷分配。
但是,傅作義對保衛太原,抵禦日軍的進攻,仍作了周密的守城部署。他在守城動員時說:“守土抗戰,軍人有責。野戰軍在,太原當然要守;野戰軍走了,太原還是要守。”
1937年11月6日拂曉,日軍集中兵力向太原發動攻勢。日軍瘋狂已極,在太原城外高地架起百門大炮,炮口對準太原,上空、飛機盤旋,步兵進入陣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傅作義一天到晚,視察城防工事。閻錫山和他的第2戰區長官司令部,正收拾東西、檔案,準備撤離太原。
對於保衛太原,是死守還是守到一定時候,消耗敵人之敵棄城撤離?當時第2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與山西省政府主席、戰區長官部政治部主任趙戴文兩位山西首腦之間,產生嚴重分歧。
閻錫山爭官爭權,每當重要歷史轉折,趙戴文總是把閻錫山推上前臺,他在幕後為閻錫山出謀獻策,給他撐腰。但是,對於閻錫山與日本人勾勾搭搭,趙戴文始終提醒他:“我們絕不能充當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