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如果你仔細觀察財富500強企業就會發現,這些企業的對外負債很少,由此他得出結論說:“一家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借錢的。”

他說,這些企業從行業來看,產品和服務與5年、10年前相比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只有一家是所謂的高科技企業,另外還有少量幾家醫藥企業。它們之所以能取得“暴利”,關鍵是依靠它們在這個行業中處於領導地位的產品品牌,以及領先的產業地位。

巴菲特說,透過對1977至1986年10年間美國《財富》雜誌的研究,其中的1000家企業只有25家能夠連續10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20%,並且沒有一年低於15%的標準。再從它們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看,不用說,它們都是股市中的寵兒,25家企業中有24家的表現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

根據巴菲特的這一研究,讀者不妨多關注一下負債率低的上市公司,或許會幫助你找到理想的投資物件。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巴菲特認為,這說明這些上市公司的服務、產品線、製造能力、市場等方面已經相對成熟,或者根本就處於這個行業的領導地位,競爭優勢不可削弱,所以才會出現多少年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相反,如果這些公司為了改變而改變,反而有可能增加犯錯誤的機會。這就像要在一塊動盪不安的土地上建造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一樣,困難重重。說得更透徹一點就是,具有穩定特質的企業是創造持續高獲利的關鍵。

巴菲特話鋒一轉說,其實上述規律在伯克希爾公司身上表現得就很突出。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那些子公司,之所以能締造出優異成績來,它們所從事的業務其實也相當平凡,只不過那些職業經理人把重點放在保護企業本身、控制成本,根據現有能力來不斷尋找新產品、新市場,以鞏固原有優勢上,而從不受外界誘惑——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為了更好地說明現金、外債與優秀上市公司的關係,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1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以媒體為例來加以說明。

巴菲特說,多少年來人們一直以為新聞、電視、雜誌產業的獲利能力能夠以每年6%左右的比率不斷增長,而且永無止境,根本不需要依靠額外資金。看得出,這也是巴菲特過去喜歡投資媒體行業的主要原因。

因為在這些企業中,每年的折舊費用與資本支出差不多,所需要的營運資金相當少,以至於賬面上反映的、扣除無形資產攤銷前的利潤水平,幾乎就等於可以自由分配運用的利潤。也就是說,媒體企業幾乎每年都可以擁有6%的穩定的現金流。

對於這筆現金流,如果以10%的折現率來計算現值,相當於一筆2500萬美元的投資,每年能產生100萬美元的稅後淨利潤,即稅後本益比為25倍、稅前本益比為16倍左右。

巴菲特說,現金就是現金,無論它是透過經營媒體企業得到的,還是透過鋼鐵企業得到的都一樣。投資者之所以看中媒體企業的原因,在於預期它不需要股東另外投入資金,就會像過去那樣繼續成長,發展比較穩定;而鋼鐵企業的發展則具有明顯的週期性。

眾所周知,伯克希爾公司在媒體企業上有相當大的投資,如水牛城日報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資本城/美國廣播公司等。雖然這些企業因為大環境影響而使得股票價格大幅度滑落,但還沒有導致內在價值大幅度下跌。正如伯克希爾公司的企業原則一樣,巴菲特不會把用在這些企業上的專項資金用於其他方面,雖然事實上的確出售過一些企業股票,但比例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巴菲特堅持認為,優秀企業不需要從外面借款,而伯克希爾公式旗下的子公司大多屬於這種型別。

巴菲特說,1991年水牛城日報、資本城/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的經營業績都比同行要好得多。

20世紀80年代,美國許多媒體企業都在紛紛購併,只有巴菲特按兵不動,所以資本城/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負債都很少,僅僅是手上的現金就足夠償還所有債務。正因為如此,這些公司的資產縮水並沒有因為有負債比率而放大。

巴菲特由此高興地說,在美國所有主要媒體中,大概只有這兩家媒體沒有債務拖累了,而早期那些透過大量購併的媒體企業,除了經營業績大幅度縮水以外,還要同時揹負著至少相當於年利潤5倍以上的負債——換句話說,至少今後5年內的經營業績已經被吞噬了。【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訣】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