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華僑日報》和《工商日報》三家親臺報紙趁機丟擲王梓鈞的專訪,說他在混幫派的時候每天不忘看書,現在更是每天堅持看書一個小時,練歌半個小時,練武半個小時……
眾人一看,難怪人家能成功,原來是靠自學和堅持啊。
一些喜歡探究的人,甚至開始分析王梓鈞的筆名和王氏電影公司的標誌。經查證,原來孔宣是《封神演義》裡的人物,不是闡教的,也不是截教的,更不是西方教的。他的獨家絕技是五sè神光,分青、黃、赤、黑、白各sè,五sè神光無物不刷,戰勝過哪吒和楊戩,把姜子牙一系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只得掛出免戰牌。陸壓面對神光,也只有逃跑的份,非得教主親來降伏才行。當為封神第一高手。
王梓鈞以孔宣自居,想來是自視甚高,不屑與以前的眾作家為伍,其老虎下山的公司標誌,也暴露了他的野心。
半個月後,《搜神記》前三十萬字的三本單行本由偉青出版社發行,第一版三萬冊,僅用了幾天就被搶購一空,不得不再次印刷。
不同於傳統武俠和仙俠的全新設定,唯美的文字與新穎的情節,終於徹底地征服了香港的讀者。包括一些本來不喜歡看武俠,只因喜歡他的歌的nv生,也被《搜神記》mí住了。
1972年的香港,七月下旬和整個八月、九月,都是在談論王梓鈞以及他的作品中度過。後來的專家在研究粵語歌、華語電影和武俠小說的時候,將1972年稱之為“王梓鈞年”。
街頭上,雖然已經是伏天,可許多人還是堅持穿襯衣加牛仔褲,漸漸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原來的獅子頭也剪短了,不然nv孩子會說你很老土過時。
香港的粉絲開始給王梓鈞取暱稱,與臺灣的“教主”不同,他們直接將“鈞”字去掉,稱呼其為“王子”,疑惑是直接用英文名“prince”。
正文 144【改編漫畫】
144【改編漫畫】
《千千闕歌》到第二週的時候,銷量迅速下降,從開始的日銷量數千破萬到一兩千,最後是數百。不是歌本身的問題,而是隻有那麼大一個市場,到第二週結束,銷量達到八萬多張。
這已經是一個讓人蛋疼的資料了,被王梓鈞一刺激,許多唱片公司和歌手,紛紛改唱粵語歌,希望能借這場東風,分得一杯羹。
到了第三週,《千千闕歌》基本上每天只能賣出三五百張左右。倒是《jīng忠報國》連帶著煥發第二chūn,總銷量達到六萬多張。
除了王梓鈞外,最快樂的便是鄭振坤了,這張唱片他幾乎沒出什麼力,就能坐擁一半的收入。此刻,他終於下定決心,自己吃點虧都可以,一定要把王梓鈞捆綁到海山公司上來。
截止八月底,邵氏見王梓鈞的風cháo稍微退散了一點,才終於將自己的《大軍閥》上映,而此時《喋血孤城》的香港票房已經達到了490萬,比年初《jīng武mén》430萬的票房整整高出60萬。
不要認為這不可思議,年底的《猛龍過江》票房可是530萬。如今《喋血孤城》因為王梓鈞的名氣影響,似乎還能在熒幕上堅持半個月,超過歷史上《猛龍過江》的票房應該不難。
一般來說,一部電影上映日期大概在一個月左右,可是非常猛的片子,上映三五個月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就像《阿凡達》,這位阿凡提的兄弟就是三個多月。
現在的香港與臺灣相同,連續幾年經濟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電影票房不斷攀升。去年的票房冠軍才310多萬,而今年的冠軍則是530多萬,目前雖然物價略有攀升,不過還在市民的接受範圍內。
只是王梓鈞卻知道,受美國金融風波影響,明年香港就會來一場恐怖的73年大股災,臺灣經濟受美國影響相對較小,但卻受到香港的波及,到74年的時候,臺灣的股市也崩了。
至於小說,那可就猛了。在這個黃yù郎的漫畫日報都能賣出幾萬份的世界,《搜神記》一個月的銷量就達到了15萬冊,而且各方反饋來的好評如cháo,總銷量還在繼續增加之中。
粗略算下來,王梓鈞這一趟來香港電影、唱片、小說的總收入,刨去稅務和合作者的分成,他自己能拿到600萬港幣的純收入,相當於4000萬新臺幣。這讓香港人驚呼不已,甚至有媒體說,王梓鈞是近十年來最為成的文化商人。
呂樂看著這樣的報道嘴角直chōu搐,600萬算個屁,這傢伙在我賭場裡半個鐘頭不到就提走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