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林清霞等人在西門町逛了會兒街,王梓鈞便與他們分開,坐車朝牯嶺街而去。
許多外地人對臺北牯嶺街的印象,恐怕還要來自於著名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但當王梓鈞來到這裡時,給他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書,無窮無盡的書海。
以牯嶺街為中心,漸漸蔓延到廈門街、福州街、寧波西街等相鄰街道,處處都有人設攤開店,販賣期雜誌、漫畫、月曆,用過的教科書、各種雜書,乃至絕版書、線裝書、手抄本等等。
王梓鈞走進這裡,就像置身於一個書的海洋,連空氣中都散發著墨香。
這簡直就是個超級書城!
要說書城的來歷,還要追溯到日據時期。當時牯嶺街的所在,是臺灣“總督府”的宿舍區。戰後日本人遣返在即,紛紛整理家當,將字畫、古董、藏書等就地擺攤,低價出售。日本人走後,市集隱然成形。
國軍南撤後,各種外來人員又成了舊書的提供者和消費者。有些香港的書商從大陸收購不到舊書,就到牯嶺街來買,一大箱一大箱地搬走。像抗戰前大陸出版的文學作品、學術教材、大學用書都成了搶手貨。文史哲類的期刊,諸如《長流》、《文壇》、《讀者文摘》等,每次都是貨剛到就被搶購一空。
難怪一代武俠大師古龍會選擇在這裡居住,無他,淘書太方便了啊。
牯嶺街21號,三福公寓,古龍的居所。
王梓鈞手中拿著書稿,在敲門的時候竟然有些緊張,這種緊張感在初遇林清霞的時候亦曾有過。
屋裡響起腳步聲,門很快開啟。
“請問,你找誰?”開門的是個20歲左右的清秀女人,身材嬌小而有韻味。
王梓鈞正色道:“我找熊先生。”
“你是出版社來催稿的吧。”女人一副恍然的表情,“耀華他和朋友喝酒去了,可能要半夜才回來,你明天早上再來吧。”
王梓鈞心中有些失望,卻並未氣餒,問道:“不知道熊先生在哪裡喝酒?”見那女人面露警惕之色,王梓鈞笑著拿起自己手中的書稿,補充道,“我是熊先生的書迷,自己寫了一本書,想請熊先生雅正。”
那女人見了書稿後,也去了疑心,想來是經常遇到這樣的人。她沒有請王梓鈞進屋,而是指點道:“耀華說有個武俠界的前輩回臺灣,今天去給他接風,聽他電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