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著豐富的資源,所以韓孔雀才會這樣說。
“雖然沒有仔細探查,但透過下的幾網,捕撈上來的漁獲來看,附近海域盛產無針烏賊、梭子蟹、海膽、石斑魚、龍蝦、鮑魚等,可以說下面遍地是寶,如果我們有了您的本事,這些寶貝可全都是俯首可得了。”船長笑著道。
眼前,碧綠的海水波光粼粼,肉眼可見水下小魚來回遊動。相比腰上圍上10餘公斤重的鉛塊腰帶,還要戴上潛水鏡,口含呼吸器,跟著韓孔雀下水可就輕鬆多了。
聽到韓孔雀再次答應帶自己下水,船長自然高興,他手拿鐵鉤和裝海鮮的網兜。縱身一躍,隨著韓孔雀潛入水中,很快就不見了蹤影。
潛入海中的他,韓孔雀只是看著,而穿著則左手拿網兜,右手持鐵鉤,漫遊在水下。
透過能見度僅幾米的海水,看見礁石上的海螺,先用鐵鉤搗松。然後裝進網兜。
遇到泥砂中的海參,船長索性將鐵鉤換到左手,右手直接抓起放入網兜。
如此反覆,在海底漫遊,尋找海鮮大餐上的珍饈原料。
“嗬!今天開局還不錯。”約莫半個小時後,兩個人浮出海面,船長托起網兜,用力一抖。十幾只黑色的海參,和零散海螺便懶懶地躺在了船艙內。
“你們潛了多深?”波香卡問。
“差不多三四米。”船長踩上吊環跳上船來。
“這邊這片海域還不算深。所以沒有去更深的海域,第一次我們可是潛下了有一二十米,那裡海參和鮑魚更多。”船長有點遺憾的道。
剛才潛下去了,才發現海水並不深,但這邊的海產卻不少,所以他捕捉滿了手中的網兜。也就只能上來了。
“秋天是水下捕撈淡季,就算原來我在家鄉,一天也可捕撈一二十斤海鮮,效率高的話有五十斤左右,但今天下去了那麼一會兒。就捕撈了上百斤了,這還真是沒法比啊!”船長感嘆的道。
取下潛水鏡和帽子,船長用手抹了抹臉上的汗水,一百多斤海鮮,加上海水的重量,以他此時的體力,也只能帶這些上來了。
“這還真是一門好手藝,船長,你這麼瞭解,是不是年輕時幹過?”小林問道。
“怎麼?你想學?就怕你吃不了這種苦啊!”船長道。
坐在甲板的椅子上,船長黝黑的面板,健碩的身體,就好像在發光一樣,他雖然很累,但說起話來鏗鏘有力。
“我們祖祖輩輩都是漁民,很多人都擅長潛水。”作為土生土長的南海島苗人,他10歲那年他就能不用任何裝置,僅靠閉氣潛水抓海參。
他18歲參軍,退伍後常年在外漂泊,打過工也做過生意。
現在50歲了,又來到了孔雀島上,憑過硬的潛水本領,靠捕撈海鮮過日子。
“年輕時雖然能夠潛水,但那個時候海鮮很多,也沒有那麼多人吃,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專門下水捕撈這些東西,也只是最近十幾年,海鮮越來越貴,才又做了幾年,要不然我們腳下這條船我也買不起。”
知道小林想要學潛水,又看韓孔雀和波香卡好像很感興趣,所以船長就說了起來。
潛水自然是很危險的,他們最怕“斷氧”或被卡在岩石中。
孔雀島附近海域的漁民大多在水面捕魚,所以他們更需要“下海人”,下海人專門從事海中潛水作業,以撿撈海床和礁石上的海產品為生。
“一般來說,45歲已經是‘下海人’的年齡極限,可我今年50歲了。”船長嘆息道。
在這裡,他認識的很多漁船上,會潛水的很多,但只有3人曾經做過“下海人”,年齡最小的是他弟弟,今年也已47歲。
“如果不是出於無奈,誰會選擇做這個事呢?”
潛水捕撈,一干就是一天,七八個小時泡在海底不停地捕撈,對體能要求高,很多年輕人根本吃不了這個苦。
而潛水作業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險,所以很多年長的人,也不願意年輕人幹這個活,因為年輕人幹什麼都容易分神,這在水下是很危險的。
“幹這行最怕的就是‘斷氧’或被卡在岩石中。”船長指著身邊的“氧氣機”,上面連著一條百米長氣管。
這條管就是潛水員的“生命線”,一旦彎折或斷掉,就意味著海下捕撈者“斷氧”。
他也曾經遇到氣管彎折的意外,幸好當時反應快,猛拉氣管,被船上的搭檔發現,及時把他拉出了水面。
另外,寒冷對捕撈人也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