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再多說。朕現在想要宣佈就是,朕要再一次的重用薛愛卿,並將我大唐北面的國門託負給薛愛卿!——薛仁貴,你敢接旨嗎?”

“老臣仍像四十年前一樣,願為陛下、為大唐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薛仁貴跪了下來,聲音有些嘶啞,顯然是老淚縱橫了。

“那好……薛愛卿,你聽好了!”李治深吸了一口氣,或許是中氣不足或許也是有些激動,他說道,“朕要恢復你平陽郡公的爵位和上柱國的勳官,並封你為左領軍衛大將軍兼任檢校代州大都督,總領朔代雲三州兵馬和北疆防務!”

“老臣……”薛仁貴以頭撞地哽咽難當,好不容易擠出一句,“謝陛下天恩!”

“快,快扶老將軍起來!”李治連忙說道,左右伺候的殿中侍御史連忙上前將薛仁貴扶起。

對於薛仁貴的任命群臣無不驚愕,薛紹也有些驚訝——官爵封到了郡公,對臣子來說就差一級“國公”就要到頂了;“正二品上柱國”則是勳官的最高階,這無疑是一名征戰沙場的武將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三品左領軍衛大將軍,這是除了一些不帶兵的虛職之外,武將所能獲得的最高階別的職事官。當然最重要的是坐領三州兵馬並總領北疆防備的“檢校代州大都督”這個官職,幾乎就相當於裴行儉當時率軍出征時擔任的“行軍大總管”一職,差別只在於一個是和平時期的“大軍區總司令”,一個是前線的“作戰總指揮”。

李治沒有食言,他是真的重用了薛仁貴,並且將整個大唐的北面國門完全託付給了薛仁貴!

“薛楚玉、薛訥何在?”眾的驚愕未定,李治又出聲喚道。

“臣在!”

兄弟倆一併站了出來,讓大家感覺有些反常和奇怪的是,薛仁貴的嫡長子薛訥穿的是七品官的綠色官服,而庶出的 第 438 章 ,其二子也都是忠誠剛正之臣,但此例一開會引來他人竟相效仿或是猜忌中傷。還請陛下三思!”

眾人一聽,裴炎說得倒是句句在理。作為一國宰相,這樣的事情他也的確是有權力也有義務來進行勸止。但深知內情的人都想到了,裴炎是極其忌憚薛族在大唐的北疆聚攏成一個手握重兵的軍事集團,再一串聯起朝中的薛元超與薛紹,那將足以和裴炎抗衡,甚至有可能會形成一股空前強大的、足以左右朝廷軍國大事的新興力量!

這時,一直沉默寡言的武則天也坐不住了,她的聲音從珠簾後傳了過來——

“陛下,裴子隆所言極有道理。陛下,何不三思而後行?”

這時,文武朝班裡有不少人舉起了手中的笏板。但凡有點眼力勁的人都能看出,這些人**不離十的都是天后與裴炎的擁躉。因此不用他們出聲,李治就知道他們想說的是什麼了!

這時,薛仁貴高高的舉起了他手中的竹林笏板,手臂和銀亮的鬍鬚一同在劇烈的顫抖!

李治將手一抬指向了薛仁貴,“愛卿有話,快快請說!”

薛仁貴站了出來,非常鄭重的對著上方一拜,“陛下,天后,裴相公所言極有道理!臣老則老矣,但仍能開得三石之弓、夜馳千里而殺賊,完全不用他人代勞!犬子皆是不肖,老臣眼不見心不煩,不願將他們日夜帶在身邊,以免汙我耳目!——老臣肯請陛下收回成命,千萬不要讓薛訥與薛楚玉跟隨老臣去往代州了!”

包括薛紹、裴炎和李治在內,眾皆愕然、沉默!

“陛下,薛仁貴真乃體恤君心的社稷之臣!”武則天在珠簾後慷慨又感激的說道,“陛下何不應允了他,以全他忠君愛國之志呢?”

李治以手捂額無可奈何的嘆息了一聲,“既如此……朕就採納裴子隆與薛仁貴的諫言了!”

“陛下聖明!”群臣一同為皇帝陛下的“開明納諫”,開始山呼萬歲。

薛紹則是在心中嘆息了一聲:此前,大唐的朝政已經被天后和裴炎等人把持得太死了。現在身為皇帝的李治想要來個突然的大逆襲,還真是難度不小!

【求定閱,求票票!】

第 437 章 半壁江山

大唐朝廷至永徽年間起,就有了一個“單日上朝、雙日不上朝”的成例。每月的初一十五則是朔望大朝,一般用來宣佈或是公議重大的政務、軍事和邦交大事,原則上但凡七品以上京官都要參加。

薛紹入仕也快一年了,總因為這樣或是那樣的原因,還從未上過早朝。既然李治強調了要他在十五日去上朝,薛紹沒理由再缺席。

可問題也就出現了——薛紹還沒有上朝的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