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糟糕的是,約翰尼…德普不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劇演員,歌舞表現在專業人士眼中是徹底砸鍋了,這對於一部“音樂劇”來說,完全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最後,過於風格化以至於本末倒置。其實,這也是蒂姆的一貫毛病,他總是喜歡在視覺的哥特風格上大做文章,必須承認,他塑造出了無數經典角色造型,“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每一個人物造型都值得大書特書,但這意味著,蒂姆放棄了造型和環境對故事的作用。比如說,“借刀殺人”裡燈光的使用,再比如說,“罪惡之城”裡極限背景的運用,歸根結底就是希望這些鏡頭能夠成為劇情的一部分,但蒂姆卻不會考慮這些。
“理髮師陶德”的舞臺劇和哥特風格沒有任何關係,當然,故事的黑暗色彩似乎適合哥特風格,但在蘭斯看來,用哥特風格去表現黑暗故事,這也太“蒂姆…伯頓”了,就好像“殭屍新娘”一樣。如果蒂姆選擇“愛麗絲夢遊仙境”和“大魚”那樣繽紛色彩來反襯“理髮師陶德”的黑暗,可能效果還會更好。
約翰尼…德普的表演也是雪上加霜。約翰尼的個人風格始終侷限在神經質的範圍內,從“剪刀手愛德華”開始就是如此,幾乎沒有突破,後來能夠大紅大紫,就是因為這種風格賦予了傑克…斯派洛船長足夠的魅力,但客觀來說,這種神經質的表演不僅缺乏變化,同時也缺少深度,牢牢地框死了角色的拓展,乏味得可怕。
這樣的情況放在“尋找夢幻島”裡,可以原諒,因為故事還有其他重要角色的依託;但放在“理髮師陶德”裡,卻是致命的,因為這部電影就需要陶德的形象變得豐富飽滿起來。
如果“理髮師陶德”的陶德這一角色,可以找到丹尼爾…戴…劉易斯這樣的演員來飾演,整部電影的質量都會截然不同,即使導演依舊是蒂姆。
雖然站在旁觀者角度分析,看似頭頭是道,但如果讓蘭斯親自上陣改編,這項工作卻無比困難。第一,他可能會重新組建演員卡司陣容,將表演風格做一個改變,畢竟,陶德這個角色是整部電影的靈魂,而且,一旦演繹出彩的話,絕對是足以載入史冊的高難度角色。
第二,他可能會摒棄所有的哥特風格,反而採用類似於“水果硬糖”這樣明亮之中隱藏陰暗的風格進行演繹,因為在蘭斯看來,鑄就陶德悲劇的,其實是社會的力量,無論是法官的隻手遮天,還是當時社會風氣的冷漠,由於食不果腹,人們唯一關心的就是生計,根本無心去關注所謂的道德淪喪,這種看似社會平和之下的湧動,造就了無數悲劇,陶德只是其中之一。
第三,他可能還會拋棄唱歌的部分,因為蘭斯真的對這方面沒有太多研究,即使他是舞臺出身的,但舞臺演員也分為話劇演員、音樂劇演員、芭蕾演員、歌劇演員等等,蘭斯是一個傳統的話劇演員,他對音樂劇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如果要生搬硬套,最好也就是“悲慘世界”的水平了,他無法將歌舞與劇情融合在一起,只會成為累贅。
可即使如此,重新改編“理髮師陶德”這部作品,依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由蘭斯來擔任製片人,他第一考慮的物件是大衛…芬奇,或者大衛…林奇,而不是他自己。所以,今天,蘭斯在於勞裡交談時,也不僅僅只是客套而已。
不過,蘭斯也必須承認,“理髮師陶德”這部作品是一個高風險專案,失敗危險越大,也就意味著成功之後取得的震撼越大,特別是陶德這個角色。(未完待續。)
941 伯樂名聲
一部戲劇能夠長盛不衰,原因有很多,但毋庸置疑,劇本是不容忽視的。“理髮師陶德”的音樂劇劇本值得信任,關於陶德這個角色的挖掘也彰顯出了英國戲劇的豐厚底蘊。這樣的作品,遇到一個出色的導演,充分引匯出演員的表演、開發出演員的底蘊,那麼這勢必將成為一個載入史冊的重磅角色,如果考慮到角色和作品本身的屬性——半傳記、神經病、殺人犯、悲劇人物、性格殘缺、忍辱負重、悲慘至極,那麼衝擊奧斯卡小金人也是事半功倍的。
上一世,約翰尼…德普憑藉著“理髮師陶德”提名了奧斯卡影帝,不過他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因為那一年,“血色將至”的丹尼爾…戴…劉易斯展現出了絕對統治力,入魂入魔的表演,將一個靈魂墮入邪惡的冷血石油大亨刻畫得令人驚恐,那種幾近癲狂卻又冷靜剋制的特質,幾乎橫掃了整個頒獎季,無人能夠動搖他的位置。
但是在蘭斯看來,“理髮師陶德”的入圍提名,是典型的公關效應,名氣大於實力,他的表演甚至沒有達到約翰尼在“艾德…伍德”裡的水平,在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