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局面,恰恰反應出了今年頒獎季的疲軟,整體聲勢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低谷,即使是去年那樣的小年也更加熱鬧非凡。在這一片低迷之中,今年夏天橫掃千軍的“狂暴之路”依舊是唯一話題,這是幸運同時也是不幸,伴隨著時間的推進,“狂暴之路”衝擊北美六億的腳步逐漸追近,頒獎季的唿聲也開始悄然崛起!(未完待續。。)
1000 頭號種子
作為今年夏天的票房炸彈,“狂暴之路”將2006年年終票房冠軍收入囊中已經基本沒有任何懸念了,現在人們更加關心的是,這部電影能否超越“泰坦尼克號”,成為影史的新科票房冠軍。尤其是進入十月份之後,整個電影市場普遍乏力,幾乎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夠在話題方面掀起假期檔的熱潮,這使得“狂暴之路”的討論熱度始終居高不下,六億天塹,那看似不可能的高度,卻在一步一步地變為可能。
在今年頒獎季一片低迷的情況下,“狂暴之路”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範圍之內,沒有人會忘記媒體綜評九十六分的逆天評價,輕輕鬆鬆領跑目前為止的所有頒獎季作品;也沒有人會忘記觀眾的好評如潮,無論是imdb評分影史第一,還是影院分數的出色表現,亦或者是作為觀眾追捧熱度直接體現的票房資料,毋庸置疑地創造了史新高;同樣沒有人會忘記電影所引發的爭議狂潮,從男權主義、女權主義的對抗,到英雄主義、追求自由的詮釋,核心深度和思想高度都堪稱一流……最最重要的是,廢土末日的恢弘格局,氣勢磅礴,再一次將蘭斯以小見大的全域性觀展現得淋漓盡致。
理所當然地,“狂暴之路”成為了頒獎季最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十二月初,“綜藝”雜誌的專業影評人邁克爾…卡滕巴赫再次撰寫影評,重新喚醒了人們對“狂暴之路”那並未完全散熱的記憶。
“不久之前,意外地在一家藝術院線裡重新觀看了黑澤明的‘亂’,這部上映於1985年的作品,至今依舊是不可多得的經典,黑澤明用他獨特的視角呈現出了一個時代的恢弘和悲涼,整部作品糅合了莎士比亞式詩意、古希臘式悲劇和東方式輪迴的風格,蕩氣迴腸,餘韻深遠。精心的構圖、潑墨的色彩、大氣的運鏡和沉穩的表演融會貫通,將堅定的信仰與時代的茫然碰撞出來的落寞和失意詮釋得淋漓盡致。毋庸置疑,這是黑澤明這位電影巨匠的集大成之作,時光的沉澱無法抹殺它的光芒,只會讓它變得更加明亮。
這部‘亂’讓我聯想起了‘狂暴之路’,當然,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部作品,‘亂’的藝術價值經受住了時光的考驗,而‘狂暴之路’則是徹頭徹尾的一部商業作品,但恰恰是這種商業特質的光環,使得這部作品成為了足以載入史冊的佳作。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時代快速變遷,首當其衝的無疑是網路時代的出現,網際網路拉近了世界的距離、加快了生活的節奏,卻在無形之中豎立起一面看不見的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漸擴大,看不見的冷漠正在改變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與此同時,人權和人性的崛起開始成為時代潮流,女權主義的崛起、男權主義的堅持、種族歧視的爭端、同性戀權益的爭論、殘疾人權利的爭取,個人的覺醒與群體的團結開始冒出更多聲音,社會逐漸變得多樣化起來,爭議的增多不代表社會的退步,恰恰相反,這是社會的進步。
這僅僅只是新世紀變型的冰山一角,全球一體化的程序、溫室效應的威脅、核/武器引發的爭端、資源過度消耗的危機、環境汙染的危害……所有的所有都在預示著,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哪怕僅僅只是1999年,那也是一個遙遠的過去。
‘狂暴之路’的出現,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社會冷漠所帶來的道德標準模煳化,羅生門的擔憂已經演變成為現實;資源過度開發帶來的嚴重汙染,廢土末日正在一點一點呈現在眼前;男權的頑固不化,女權的強勢崛起,特殊群體的橫空出世,所有一切都在改變著社會的形態和模式……‘狂暴之路’呈現出來的是二十一世紀所特有的畸形和詭異,將所有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影響全部放大百倍、千倍,從而形成了光怪陸離的奇幻世界。
‘亂’折射的是戰國時代的本質;而‘狂暴之路’構建的是新世紀的未來。但‘狂暴之路’卻達到了‘亂’所沒有能夠實現的目標。
這部電影以一種簡單粗暴、酣暢淋漓、爆點連連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餘韻深遠、氣勢磅礴的史詩故事。剝離了藝術作品的框架,施特雷洛以斑斕的色彩、恢弘的構圖、凌厲的剪輯、鮮明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