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了這樣的結果,不是嗎?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誡自己,不要期待、不要幻想、不要奢望,可是她還是失去了分寸,以為她會不一樣,以為她是與眾不同的。

即使僅僅只是瞬間的錯覺,依舊啃心蝕骨,就猶如撲火的飛蛾一般,熊熊烈火開始點燃了翅膀,她正在一點一點化成灰燼。就好像美人魚一般,當朝陽來臨時,她會化作海面上的泡沫,消失不見,彷佛根本就不曾存在過一般。難道,這就是愛上了錯誤的人所帶來的懲罰嗎?

愛。

當想到這個詞時,傑西卡忽然就愣住了,就連淚水都停留在了臉頰上,彷佛地球停止了轉動。心臟猛然一緊縮,彷佛所有空氣都被瞬間抽空,然後傑西卡牢牢地抓住了身上的t恤,那種溺水的痛苦讓她微微張開了嘴巴,大口大口地呼吸卻依舊無法緩解。

不知不覺之中,她已經徹底淪陷。放手,現在還來得及嗎?(未完待續。)

ps: 今天第二更,懇求各位書友支援正版訂閱,謝謝大家!

202 熱浪來襲

哈維爾…尤利爾快速把最後一塊披薩塞進嘴巴里,然後開啟了車門,一邊整理著自己的西裝領帶,一邊朝著中/國劇院快步走去。

轉職成為娛樂記者也已經一年多時間了,哈維爾現在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菜鳥了,論起工作辛苦程度的話,二者不相上下,但得益於“上帝之城”和蘭斯洛特,哈維爾卻成功地在短時間之內快速崛起,成為業內小有名氣的記者。生活的翻天覆地,確實是難以想象。

走進好萊塢大道,哈維爾就看到了街道正前方連成一片的淺藍色海洋,至少超過五百名人群聚集在一起,將中/國劇院門口的街道團團圍堵起來,他們手上全部紛紛揮舞著大大小小的紙牌,看起來像是遊行隊伍的模樣。

遊行?

哈維爾不由愣了愣,今天為什麼會有遊行隊伍?但僅僅只是一瞬間的事,哈維爾立刻就明白了過來,眼前遊行隊伍那熟悉的淺藍色服裝、那浩浩蕩蕩、轟轟烈烈的陣勢,所有的細節都在暗示著一件事:眼前這些人赫然就是那些呼籲“帶他們回家”的那群遊行隊伍。

從五月三日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上午位置,連續四天,時代廣場聚集的遊行人群都成為了整個北美的焦點。“帶他們回家”專案已經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焦點話題,甚至有不少街頭藝術家在北美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將“帶他們回家”的字型演變成為藝術作品,希望能夠真正地將三位失蹤的孩子帶回家。

這意味著,“帶他們回家”的專案已經逐漸演變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方方面面地融入到現實社會里,那種無處不在的滲透著實駭人聽聞。

連續四天的連續轟炸,包括“今日”、“早安美國”在內的新聞節目,包括“今夜秀”、“奧普拉脫口秀”在內的談話節目,包括各大電臺節目。都不得不反反覆覆地強調,這僅僅只是一部電影的宣傳手段而已,所有的遊行只是為了“後天”做宣傳,不是真實事件。

即使如此,依舊有不少觀眾都混淆了電影與現實,持續不斷地詢問:那三個孩子找到了嗎?

表面看起來,“後天”的宣傳似乎是從這週一才開始爆發出能量的,但細究之後就知道,真正的醞釀鋪墊已經猶如春雨一般,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在無聲無息之中完成了爆發準備。週一的兩場遊行。僅僅只是扣動了扳機而已。

這是繼“上帝之城”之後第二次,虛擬網路與真實生活完成了對接。這一次,效果顯然又比“上帝之城”更加強勢,足足翻了十倍、二十倍,讓人們再一次領略到了宣傳的強大能量。

哈維爾恍然大悟,“當然,當然是這樣!”“帶他們回家”的遊行隊伍勢必要出現在“後天”的首映儀式上,真正地將時代廣場事件與電影聯絡起來,指引著人們走進電影院。去尋找三個孩子的最終命運。首映儀式,就是完成對接的最後一步。

現在就可以想象,明天各大報紙頭版頭條的震撼了——繼“上帝之城”之後,“後天”的宣傳方式又一次演繹了什麼叫做推陳出新、什麼叫做出其不意、什麼叫做以小博大。這對於整個好萊塢的宣傳方式都是一次震撼/性/教育。

哈維爾快步走向了中/國劇院的正門口,雖然此時距離首映式還有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但大部分記者都已經抵達了現場,熙熙攘攘地好不熱鬧。隨意打量了一下。哈維爾就發現,紅地毯兩側的空間全部安排給了媒體記者,而前來觀看首映式的影迷們則被安排在了街道兩側延伸出去。與那淺藍色的海洋交相輝映,這使得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