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部分

來的掌聲化作了鼓槌,狠狠地擊打著那薄薄的耳膜,在腦海裡激盪出連綿不絕的餘韻。

克里夫嘴角露出了一抹無奈的笑容,輕輕搖了搖頭,即使他不想承認,但事實就擺在眼前,“借刀殺人”的觀眾反應效果遠遠超出了預期。那麼……影評人呢?還有“十二羅漢”呢?事情的發展似乎又一次脫離了預期的軌道,朝著一個未知的方向呼嘯而去。

洛杉磯劇院感受到了山呼海嘯的掌聲,整座建築被淹沒在那洶湧的聲響之中,瑟瑟發抖。轉過頭,就可以看見那朦朧燈光之中一張張陌生的臉龐,卻洋溢著相似的情緒——興奮之中隱藏著錯雜。

每個人都是如此亢奮,他們都可以感受到腎上腺素炸裂的急速快/感,但電影卻在推向高/潮時,再一次戛然而止——似乎整部電影都是如此,總是在關鍵爆發時刻硬生生地將情緒狠狠地掐住,那種激盪在胸腔裡的情緒根本無法宣洩出去;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這部電影顯然沒有表面那麼簡單,它是一部商業電影,卻又不止是一部商業電影,但又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猶如在一片迷霧之中隱約可以看到燈塔的光芒,卻隔著千山萬水,始終無法靠近,那種迫切追根究底的情緒在腦海裡不斷撞擊迴盪著。

最終,他們只能選擇用掌聲來宣洩,直白而暢快地宣洩著內心的錯雜情緒。

掌聲越來越熱烈、越來越洶湧,當“借刀殺人”劇組走到臺前時,聲響達到了巔峰,全體觀眾集體起立鼓掌,甚至夾雜著歡呼聲、口哨聲和叫喊聲,那如同雷鳴般的掌聲恍惚間讓人誤以為自己身在多倫多電影節上,而不是一部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首映式。

湯姆…克魯斯看著眼前那沸騰的人海,順著視線連綿不絕地往後延伸,猶如驚濤駭浪一般在擊打著岩石,那空曠的鳴響在蒼穹底下悠遠迴盪,排山倒海地席捲而來,莫名地,湯姆的眼眶就有些溫熱,如此場景,在他的演員生涯裡僅僅只見過一次,“雨人”在紐約舉行點映時。那是遙遠的1988年了。

抬起雙手鼓動著,湯姆有些狼狽地掩飾著自己的情緒波動,轉過頭看向了站在旁邊的蘭斯。此時蘭斯的臉龐上看不出任何情緒的變化,只是禮貌地拍著雙手,嘴角那得體的笑容帶著一絲自信的從容,彷佛早就預料到了眼前一切般,湯姆偏過頭去,在蘭斯的左耳邊上揚聲說到,“我們做到了。”

蘭斯沒有轉頭,嘴角的笑容輕輕一揚,高聲回答到,“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那雲淡風輕的回答讓湯姆頓了頓,他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這僅僅只是首映式而已,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這僅僅只是觀眾的假想而已,在好萊塢闖蕩了二十年,他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才對。視線在蘭斯那沉靜的臉龐上停留了片刻,而後湯姆輕輕吐出一口氣,轉頭再次看向了觀眾席,重新恢復了鎮定,從容地鼓掌著。

蘭斯的肌肉有些緊繃,以至於他不得不放慢雙手鼓掌的速度,否則機械化的動作就會洩露他內心的真實情緒。

此時此刻,沒有人能夠感受到蘭斯內心的亢奮和震撼。“上帝之城”的成功是來自於蘭斯的專注和投入,更多還是來自於原著小說的深厚底蘊;“後天”的成功則是來自於蘭斯的經驗和縝密,更多還是來自於視覺特效的緊密結合;只有“借刀殺人”才是對蘭斯的天賦和才華的最直接、最真實、最殘酷考驗。

“借刀殺人”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完全遵循蘭斯個人想法投入拍攝的作品,他對邁克爾…曼版本的原作做出了大量改動,不僅採用了全新的攝影技術和拍攝方式,而且還融入了個人對劇本的深刻理解,更不要說親自飾演了麥克斯一角。可以說,蘭斯版本的“借刀殺人”已經和上一世的那部作品相去甚遠了。

電影上映之前的自信滿滿、從容不迫,那僅僅只是表象而已。

在內心深處,蘭斯比任何人都要更加緊張,他擔心著自己的改動是否會削弱“借刀殺人”的緊繃氛圍,反而導致電影的商業成績遠遠低於預期;他擔心著自己的表演是否會成為電影最薄弱的一環,證明他從來就不適合成為演員;他擔心著自己的解讀是否太過淺顯或太過深刻,以至於讓電影偏離了正確的軌道……

三世為人,從李瑾到蘭斯洛特,再到重生之後的蘭斯,這一路走來,他始終步履蹣跚,揹負著夢想的包袱,在荊棘道路上朝著一個未知的方向一步一步的艱難前行,他甚至不知道這個方向是否正確的。

即使是“上帝之城”的三座小金人,即使是“後天”的兩億票房,都無法撥開眼前厚重的迷霧。

“看來,高文贏得了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