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諾夫和洛亞則將婦女們、兒童們都組織起來,熱火朝天地參與營地建設。由於有大象幫助,有從暹羅運來的工具,工程進展很快。
當靈玉和楊明濤二週後攜帶大量裝備、物資再次到來時,帕格村已經煥然一新。高大的柵欄建起來了,轅門高大威武,上有二塊大木牌上,分別用英語和高棉語寫著“聯合國工作小組營地”幾個大字。營地內還建起了一座哨塔,海島衛隊的戰士們,在大門和哨塔上持槍站崗。
這裡已經成為軍事禁區,無關人員禁止入內。
雨仍不時地下著,每隔兩三天就會一場,或暴雨傾盆,或細雨綿綿。但暴雨已經淋不著隊員們和村民,新營地分村莊、小隊駐地兩部分,相隔約百十米。村民們原來破舊的木屋全部拆掉了,每一戶都在新寨子裡分到了一幢嶄新的簡易高腳木屋,既擋風又遮雨。
最大的變化是衛生大為改觀。村後小溪邊建起四座公用廁所,嚴格規定所有人都必須在廁所內排洩,且不得用手擦屁股。排洩物被溪水及時沖走,到處是糞便的骯髒景象沒有了。據說,為改變村民用手擦屁股的習慣,洛亞還頗費了一番腦精。
一週時間另一個重大變化,是成年村民和所有兒童,全部穿上了草鞋。劉國棟和莊玉書從山上採下一種韌性極強的細藤草,編織成草鞋。婦女們一學就會,幾天時間,全村人多數都不再打赤腳了。而洛亞一家,甚至跟著小隊學會了使用筷子。
小隊駐地,也建了十幾座簡易的高腳木屋,並用柵欄圍起來,形成了一個**的營地。小隊住在中央一座高大的三層吊腳木屋內,第二層是接待室、指揮部和作戰室,頂層則是一大一小兩個臥室。
大臥室為小隊居住,小臥室是靈玉與鈕嬈、小鈕兒、黃瑾秀和小香月的住處。
楊明濤和靈玉夫婦到來的那天,恰好又是陰雨天,小雨細如牛毛,不休無止。他們見新營地內外一新,村子裡流行的疾病也得到了控制。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著,夫妻兩人十分高興。
第一章 入鄉隨俗
這一次楊明濤親自來,在海島衛隊的保護下,用五十六頭大象,運來了大量生活用品、食品、軍火和軍用物資。由於徐天一的遠見卓識和強悍的經商能力,今天的納加小組,可謂財大氣粗,楊明濤可以得心應手地維持帕格營地的運轉。
也正是在他們來的這一天,伊萬諾夫的海島衛隊抓獲了一個走私香菸的販子。這是一個高棉人,他從暹羅攜帶十幾條湄南河牌香菸,偷偷進入松戈山,然後高價賣給山區各村寨的邊民。邊民們沒有錢,是用豆蔻和小胡椒換香菸。
靈玉心細,這讓她心裡陡然一動。帕格村的村民們現在靠小隊生存,小隊撤走後怎麼辦?戰爭阻斷了松戈山與外界的商業聯絡,可香菸小販的地下貿易卻很火。收購豆蔻和小胡椒,豈不是一條生路?
靈玉原來僅是安南首都羅城的一名中學老師,可到瀾滄後深受徐天一影響,因此迅速把握了這一商機。
她讓洛亞將帕格村的每戶村民們都組織起來,成立了帕格合作社。然後將每戶村民家中的豆蔻和小胡椒統一集中起來,由海島衛隊捎到暹羅的尖竹汶出售。然後,換來大米、布匹或其他生活用品,一舉多得。一來一去,只需要幾天時間。合作成立一個月後,只做成兩趟生意,村民們的生活便有了改觀。
海島衛隊還從暹羅帶來了幾籠雞鴨和幾條小狗,分到各戶,讓村民們繁育、飼養。自從軍事佔領和大饑荒爆發後,村民們已經好久沒有見到家禽了。
松戈山盛產豆蔻和小胡椒,洛亞的合作社用食物、香菸、生活用品等,從檢戈山內各村寨換來大量豆蔻和小胡椒,然後由海島衛隊用大象駝到暹羅的尖竹汶。楊明濤在尖竹汶的後方基地,則全部收購下來,再變換成糧食、布匹、生活用品等,帶回帕格。
而收購的豆蔻和小胡椒,則由納加公司銷售到全世界。半年後,兄弟小隊撤離高棉,帕格合作社會便作為納加公司的一個分公司,一直經營了近十年。1996年,民柬發生內亂,宋成和他的追隨者被波爾布特屠殺,民柬逐步失敗,帕格合作社失去民柬保護解體。
第二年,洛亞帶著一家,逃到暹羅的軍貼市投奔大女婿猴子。帕格村的其餘村民,也陸續逃到暹羅,後在尖竹汶定居下來,繼續做豆蔻和小胡椒生意。
當然,這也是後話,我們提前交代一下。
1985年初夏的松戈山戰區,帕格村的人,原來都象高棉全國一樣,不管男女老少,一律穿著黑色的破爛衣服,孩子則直接光著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