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處長說,“為分化、瓦解敵對國家,布熱津斯基從意識形態、理想信念、思想基礎入手,來動搖北極熊的國本,讓其從內部亂起,這是國家間較量時最狠的一招。儘管這麼做會培養出極端組織,會有無窮後患,但他並無悔意。”
布熱津斯基曾厲聲責問反對“秘密戰爭”計劃的人,“從歷史觀點上來看,製造幾個激進的穆斯林組織,和解放東歐並結束冷戰相比,哪個更重要?”換句話說,m國人發動秘密援助計劃,目的就是要拖垮北極熊,取得冷戰勝利,這是m國最高的國家目標。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m國在清真之國zhèng ;fu的支援下,從逃到清真之國的300萬山人伊斯蘭共和國難民中,招募並培訓聖戰者,還從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組織了一支僱傭軍。這一龐大的秘密援助計劃,是二戰之後m國規模最大的秘密軍事行動計劃。
m國zhong ;yāng情報局成了這一龐大計劃的總協調人,他們從埃及、中國、波蘭、以sè列等地,採購並安排生產大量蘇式武器,運給抵抗組織。此外,它還組織m國、埃及、中國和波斯的軍事顧問,對聖戰者開展軍事訓練。並鼓動阿拉伯國家捐款,其中沙特每年提供的經費高達上億美元。
1981年,羅納德。尼根當選m國總統,他公開稱讚“聖戰者”為“zi ;you鬥士”。m國對聖戰者的援助,也比卡特時期大為增加。他責成中情局局長威廉姆。凱爾西,全力支援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的“秘密戰爭”。
這一時期,zhong ;yāng情報局主要從中國購買突擊步槍、榴彈槍、地雷和sa…7防空導彈等武器。運到清真之國後,再轉遠至抵抗組織或“聖戰者”手中。從1981年至1983年,支援抵抗組織的武器彈藥數量逐年增加,每年都超過1萬噸。
“前面小俞簡報了戰爭背後發生的一切,大國爭霸,國家較量,何苦冷酷血腥。下面讓我們探討一下,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和清真之國,這兩個國家為什麼讓m國和北極熊,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如此惦記?必須從地緣政治背景上,去尋找答案。”施鶴飛說完,俞處長接著開始簡報。
第五十二章 潛在熱點
俞處長說,“地緣政治學說,是西方殖民者殖民、爭霸世界的產物。1919年,英國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家麥金德,開創地緣政治學科,歐亞大陸作為世界政治中心舞臺的地緣特徵,第一次得到了系統描述。”
在地緣政治學的視野裡,由主權國家構成的世界秩序,類似於存在於空間中的“建築群”。這些建築群,都是以歐亞陸權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地緣政治學研究的,就是這些“建築群”之間的地理關係,以便為國家決策者提供明智的地理和戰略指導。
接著,英國地緣政治學家帕克,將地緣政治程序劃分為“兩個過程”,即標準地緣政治過程和替代地緣政治過程。
所謂標準地緣政治過程,第一階段,一個大國企圖取得在核心區的支配地位。第二階段則表現為兩個大國或大國集團之間的相互敵對。其中一個國家從大陸內部獲取力量,而另一個大國主要從大陸外部獲取力量。在第三階段,處於支配地位的或霸權大國走向衰落,其中之一或它們全都趨於瓦解。此後,進入眾多小國混亂階段,直至新的霸權企圖的出現。
標準地緣政治過程呈現為週而復始的特點,這一過程充滿著衝突。一個新崛起的大國,進入國際體系並引起該體系的適應xing緊張,原來的支配xing國家逐漸走向衰落。在這一標準過程的最後階段,新崛起的大國確立了自己的支配地位。
與這一標準地緣政治過程相對的,則是替代地緣政治過程。即隨著支配xing、霸權xing國家力量的衰落,原來處在被支配地位的小國聯合起來,形成某種秩序。相對於標準過程內在的衝突,替代過程呈現為合作的特點。
按照這種學說,目前歐亞大陸正經歷一個替代地緣政治程序。幾大勢均力敵的地緣板塊同時生長,沒有那一個佔據支配地位。而作為當今最強大的國家,m國和北極熊,在歐亞大陸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誰也沒有獲得單獨稱霸的支配地位。
卡特總統時期,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m國國會做證時,曾直言不諱地闡述m國在該地區**裸的長遠地緣戰略目標:
“歐洲-俄羅斯-亞洲,整個這一大片大陸,位於世界的中心,誰控制了這一大片大陸,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在中期內,m國的戰略目標是,在m國領導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