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傳聞不同的是,幾天之後,伴隨著陡然轉熱的天氣,傳聞也如夏天的陽光一樣明朗而清晰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風聲,張思文是否調任省建委主任暫時還沒有確定,和張思文去向不明前途未卜的處境相比,吳麒升任赫巷市委書記,差不多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
省委組織部已經正式啟動了吳麒的考核程式!
作為安泰一戰的勝利者,張思文字該政績在手高枕無憂,而且他還有兩年的任期,完全有機會有時間在安泰實現終極夢想,卻終究抵擋不住上意的勃然大怒,眼見勝利在望,果實就是觸手可及之處,卻還是要被調離。
據傳,在針對張思文是去是留的問題上,省委主要領導意見分岐很大,最初,蔣學忠本想安排張思文調任省文化廳廳長——比省建委主任還有所不如——但王國良不同意,認為張思文在安泰一任上的政績有目共睹,如果將一個大有作為深得民心的市委書記毫無理由地調到文化廳,會寒了許多地市一把手的心。
最後在王國良的力挺下,蔣學忠退讓了——只不過退讓了一步,算是給了王國良三分薄面——擬調張思文為省建委主任。
據說為此王國良氣得不行,雖說張思文不是他一系的人馬。但他既然為張思文開口了,身為省委一號,蔣學忠多少也要考慮一下他的意見,好嘛,他堂堂省委書記的面子就只是一個省建委主任和省文化廳廳長之間的差距?
欺人太甚!
張思文和王國良並無多深的交情,按說王國良犯不著為張思文出頭,但有時候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王國良想拿張思文的調動來證明他的存在和權威,而蔣學忠絲毫沒有將他這個省委書記放在眼裡時,張思文的調動就不是一次蔣學忠公報私仇的小事了。就上升到了省委書記和省長之間的第一次較量。
張思文意外就成了省委一號和二號第一次交手的支點。
當然,如果僅僅是蔣學忠和王國良之間的對峙還好說,以王國良在山魯省的根基,他即使貴為省委書記,也和樹大根深的蔣學忠不可同日而語,而且他性格又遠不如蔣學忠強勢,和一山不容二虎道理相同的是,山魯省只能有一個掌舵者。
本來在張思文調離安泰的問題上。身為三號人物的雷衛東一直保持沉默,似乎有意避免捲入其中,但在王國良介入張思文調動事件之後,事件的性質就陡然一變,由一起普通的人事調整上升成了政治事件。在這種情形下,雷衛東再置身事外就不合適了。畢竟,他是主管人事的省委副書記。
誰都知道雷衛東在省委多年的立場一直是堅持原則,幫理不幫親,而且低調內斂,從不展露鋒芒,經常讓人遺忘他的存在,在省委組織部長穆少華的光芒下,他作為主抓人事的省委三號人物,在山魯省幾次重大人事調整中似乎都沒有發出自己的聲音。
一個沒有聲音的省委領導是沒有權威的省委領導,人在官場,發言權大於一切,沒有發言權就沒有表決權,因此在蔣學忠和王國良之間因張思文的調動第一次上演一場重量級碰撞時,正當省委無數人都期待光芒四射的省委組織部長穆少華表明態度時,卻不成想穆少華出人意料地在張思文調動一事上保持了沉默。
同時,更讓**吃一驚的是,向來低調的雷衛東卻及時表明了態度。
“張思文同志為安泰的發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安泰的各項成就有目共睹,我個人認為,現在調張思文同志離開安泰不太合適,時機不對,從為安泰和安泰百姓的考慮為出發點,關於張思文同志的任命,是不是太輕率了?我覺得有必要再多議議。”
雷衛東態度鮮明地站在張思文一邊,讓省委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輕易不開口的雷衛東一開口,分量極重,讓蔣學忠也不得不慎重三分。
就在省委一干人都以為雷衛東金口一開,蔣學忠必然會退讓三分時,不料才隔幾天就又傳出了風聲,省委組織部不但正式提交了關於張思文調任省建委主任的提議,而且還啟動了吳麒調任赫巷市委書記的程式,等於是說,蔣學忠沒給王國良三分面子,也沒有理會雷衛東的反對意見,悍然繼續推動他想要達到的目的,霸道、強勢、絲毫不在意別人想法的無恥嘴臉一覽無餘!
雷衛東在省委多年,給人的印象是低調內斂並且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幾乎沒有見過他發火的時候,就連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對他的評價也是極高,稱和他一起工作如沐春風,有謙謙君子之風。
確實也是如此,即便有工作上的分岐,雷衛東從來都是以大局為重,不會因為個人感情而誤了公事,但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