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忠小貴族,小貴族效忠大貴族,大貴族效忠一國之主宰,互相擁有權利與義務……這是這世上理所當然的常理,維護世間穩定的基石。
在一個新的秩序完全形成之前,這便是人類發展的方式。
神明在世顯聖的時候,眾生效忠神明;白之王建立統一國度的時候,眾生也效忠於他。
就算傭兵,理論上也得效忠於本國,只不過傭兵流動性太強難以監管而已。
但是,效忠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瓊斯曾經說過:“國王可以不關心一個子爵在想什麼,但他必須時刻警惕任何一位侯爵。
子爵可以不關心任何一個平民的想法,但他對男爵們卻必須保持懷疑。”
一位男爵更進一步,就會威脅子爵的地位;一位侯爵更進一步,就能成為和國王叫板的公爵。
在一位子爵的手下,即使有天大的幸運,不犯上造反的話,成為男爵就是盡頭。
但若是在大公或者國王的手下,任憑你成了子爵,甚至成了伯爵,他也不會忌憚什麼。
因此,黎恩並不打算去那些伯爵府上碰運氣,即便成了,最後在他手下也只能當個千夫長,實在沒什麼意義。
和尼森一起參謀之後,他還是選擇了莫特森家族的推薦信。
“莫特森家族被削減封號,是因為從前他們有一段時間異常窮困,連給國王的盾牌稅都交不起。
結果,國王一氣之下,在十年一度的領地普查中把他們的頭銜降成了子爵,正好和那塊雖然很大卻十分貧瘠的領地相對應。”
尼森對這些貴族的歷史,其實比黎恩都還要更加熟悉一些,只聽見他娓娓道來:“但紅河谷的克利切家族可不同。
他們的祖上雖然最高被封為伯爵過,但有一次捲入了兩位王子爭奪王位的鬥爭,成了落敗的那一方。
勝利者當上國王后,巧妙地挑撥他們內部動亂。
一支旁支血脈最終戰勝主脈,獲得了勝利,卻也把相當大的一塊領地分割出去作為作為報酬。只剩下比一般子爵略大一點的領地。”
尼森嘆了口氣道:“可是很不幸地,那位排除了自己兄長上位的王子的統治也並不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