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聯防隊看過,七八個人聚在一起打牌,辦公室裡烏煙瘴氣,要形象沒形象,要士氣沒士氣,根本無法與經警分隊相提並論。
本打算收編的,現在看來收編過來反而是個麻煩。
“感謝單支書關心,聯防隊的事我心裡有數。我現在想知道的是,全鄉治安怎麼樣。另外每年蠶繭收購,大概有多少外流到新庵那邊。”
“農村不是縣城,治安可以,秋糧夏糧曬在路上,下午往路邊一攏,隨便找點東西蓋上,夜裡沒人偷。去年全鄉好像就發生過兩三起刑事案件,有鄰里糾紛引發的,有小年輕喝醉酒打傷人的,七八年沒發生過命案。”
老支書夾起一顆花生米,接著道:“一公斤蠶繭,絲綢公司收購價低好幾塊,外流不少,大多是販子過來收。畢竟新庵那邊不熟,蠶繭又不能翻來覆去折騰,自己送過去的很少。”
單大嬸忍不住說:“韓特派,販子現在也靠不住,他們不給現錢,先收過去,賣掉再給錢。今年有個販子跑我們這兒收春繭,結果繭被他收走了,錢到現在沒給,好幾戶上當受騙。”
繭絲綢是縣裡的支柱產業之一,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雖然防範蠶繭外流同樣屬於非警務活動,但在思崗縣,卻是公安局每年都要執行的任務。
在大多數農產品取消價格管制和放開流通渠道的今天,蠶繭仍然是政府實行價格管制的農副產品,國家對蠶桑生產、蠶繭收烘、到繭絲產品的收購管理,長期採取嚴格的指令性計劃,直到去年才改為中央政府指導下的省級政府定價。
正因為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遲緩,沒能跟上經濟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所以出現絲綢公司壟斷經營,鮮繭不斷外流的情況。
今年外面價格高,縣裡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