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3部分

到“栽了”,甚至不會再有翻身的機會,癱坐在椅子上耷拉著腦袋說:“韓先生,我只想知道你是什麼人,你怎麼知道這些的?”

“我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不過你是不是也要有點表示?”

“成王敗寇,我都栽在您手裡了,還要我怎麼表示?”

“林全盛,不,應該是陳啟發,你是聰明人,應該能猜到我想要什麼。”

“要錢?”

“確切地說是贓款,陳啟發,你不會跟我說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吧?”韓博緊盯著他雙眼,又警告道:“國內法律你應該多少懂一點,如果你真這麼說或這麼幹,那你真是一點希望都不會有。”

陳啟發緩過神,頓時嚷嚷道:“這裡是香港,香港沒死刑,死刑不引渡,你們不能把我交給公安!”

這混蛋居然還懂點香港法律,黃sir怎麼可能讓他鑽這個空子,輕描淡寫地說:“林先生,我們香港警隊與內地公安只有移交沒有引渡。”

“死刑不引渡,死刑一樣不能移交!”事關小命,陳啟發情緒激動。

“林先生,你說得沒錯,但只有證據顯示你涉嫌偷渡。”

“我殺人了,我在內地殺過人,我是殺人犯……”

“許多偷渡客為留在香港或經香港去其它國家都這麼說,但我們需要的是證據,除非你能證明自己殺過人,證明回到內地有可能會被判死刑,否則我們只能根據香港法律遣返。”

第九百章 “軟骨頭”

兩地媒體經常有內地公安向香港警方移交嫌犯的報道,香港警方向內地公安移交嫌犯的訊息卻極少見諸報端。

一些不明所以的人或許會認為內地對香港太好了,堪稱有求必應。而對待同樣的問題,香港方面卻不是很積極,甚至不協助不配合。

其實香港方面沒少向內地移交人員,並且在人數上遠超內地公安機關向香港移交的。只是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極少公開報道,且大多以“遣返”名義進行。

移交的歷史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雙方交接人員大多在皇崗落馬洲大橋深港分界線或文錦渡口岸進行,移交犯罪嫌疑人主要在落馬洲大橋,移交偷渡人員主要在文錦渡口岸。

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雙方決定特事特辦。

不管林全盛(陳啟發)涉嫌幾宗犯罪都以最輕的算,畢竟把人交給公安是第一位的,警務處不出面,由入境處按遣返程式辦理。

下午5時16分,香港入境處警員押送林全盛過境,深正邊防支隊拘留審查所民警在文錦渡口岸接受。

對普通市民來說交接遣返人員的儀式很神秘,如果運氣好親眼目睹或許會覺得很簡單但極為莊嚴。

香港警員下車走到分界線立正敬禮,給公安邊防官兵遞上一份《移交深正市公安邊防支隊名單》,名單上詳細記載遣返人員的姓名、過境時間、過境目的等資訊,後面可能附有一張“說帖”,也就是情況說明,只有特殊情況才有,比如遣返人員是誤闖過境的,又比如遣返人員患有什麼疾病。

事實上這份名單邊防官兵手裡一份傳真件,香港入境事務處每天都會在中午12點之前把名單透過傳真發給邊防支隊拘留審查所,審查所根據接收的人數和基本情況來安排官兵執行接收任務。

換言之,這樣的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儘管內地發展的越來越好,但還有一些人以為香港的錢比較好賺,總是有越境的漁民、非法勞工和少數誤闖的人被遣返。

平時都是下午2點整交接,今天下午2點已經交接過,現在進行的是第二次,所以對執行任務的邊防官員而言情況也比較特殊。

邊防民警在名單上簽字,禮貌的舉手回禮。

與此同時,兩名香港入境處警員將林全盛帶下車,架到分界線,邊防官兵上前接受。一個入境處警員提著林全盛的行李跟了上來,同樣移交給邊防官兵。

之所以架著,不是擔心林全盛跑,而是他腿軟了,根本走不了路。

韓博一直以為他如此狡猾,甚至親手殺過人,心理素質應該很好,就算成功抓獲也不太好對付。結果發現他比郝英良差遠了,在警局、在入境處嚷嚷著要聘請律師,把賴在香港當成救命稻草,發現此路不通便如喪考妣,這一路是哭過來的。

“韓sir,現在可以放心了。”

“謝謝,謝謝各位。”

目送邊防官兵把嫌犯押上警車,韓博轉身跟香港同行挨個握手致謝。

入境處此刻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