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採購和質檢團隊。這邊兒的圖紙一傳過來,那邊兒就馬上開始運作。
比如說這個內飾模組,這邊敲定了設計,圖紙給到供應商那裡。人家馬上就開始製造,然後根據供貨協議的要求量,按照正信規定的要求和規定的時間和地點供貨。
接到零件之後的正信將這些零件組裝,再放到總裝生產線上,將每個總成部分放在一起,便能生產出一輛完整的車子。
但是這麼多的零件,這麼多的供應商,採購和質檢團隊不給力可不行。
正巧奧迪品牌與經銷公司的談判也正在進行,所以在技術問題都解決了之後,李凡愚便馬不停蹄的來到公司,將這幾個部門的負責人召集過來開會。
看著會議室裡十幾個部門經理都到了,他便開口直接進入主題:“我們馬上就要對a4進行量產,大家夥兒手頭上還有沒有什麼困難沒有解決?”
王梅梅將筆放在桌子上,抬了抬手:“李總、今天黃琪那裡已經和經銷公司接觸了。可是對於我們的報價,經銷公司有些不滿意。”
李凡愚摸了摸下巴,最近自己一心撲在實驗室裡,公司的事情都是王梅梅在處理,車型定價的事情他還真是不太清楚。
於是便詢問:“我們的報價是多少?”
“根據潘總的核算,1。8t版本的出廠成本是10。62萬元,2。0t版本的出廠成本是11。5萬元。按照零售價15%的毛利來加價,給經銷公司的報價分別是13。3萬和14。5萬。”
李凡愚皺了皺眉:“這個價位有什麼問題嗎?”
王梅梅猶豫了一下,道:“經銷商嫌我們給出的18萬和19。8萬的零售價格太低,他們對銷售利潤不滿意。”
李凡愚笑了,“他們想賺多少?”
王梅梅攤了攤手,“他們要求把零售價再往上提一萬。”
哎、人心不足蛇吞象。要真是把價格上探到二十萬左右,他們經銷商怕是比李凡愚這個製造商賺還多了。
除去各個環節產生的稅收之外,按照經銷公司的要求,怕是利潤都要達到零售價的百分之十八了。
這特麼,跟搶錢有啥區別?
李凡愚給奧迪a4定下的策略是迅速開啟市場,為此,黃琪特意做了調研。
調研報告顯示,消費者期望的a4零售價在十八萬左右。所以對經銷公司的商談,也正是基於這個零售價進行的。
拋去其中產生的稅,留給他們的利潤已經達到了14%。要是零售價再加一萬……那可就達到16%還多了。
先不說其他的,這個售價,肯定會對a4的銷量產生影響。雖然a4的起步配置比較高,排量沒有下探到1。5t。但是將近二十萬的售價,對於其他品牌同排量的車型,可就沒有多少優勢了。(未完待續。。)
第174章:寧死不減配
李凡愚用手指有節奏的敲著桌子,嘶了口氣。
半晌後才問道:“心太黑了,黃琪就在跟這一家經銷公司商談嗎?有沒有別的選擇?”
王梅梅尷尬的搖了搖頭,“李總,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的品牌剛剛建立,雖然積累了一定的口碑知名度,但是經銷商並不買賬。因為我們的銷量還無法保障,並且品牌旗下也只有一款車型。產品單一和銷量的未知性,讓大部分的經銷公司都望而卻步。”
“那你的意思是,我們現在只能靠這一家嘍?”
王梅梅咧了嘴角,乾笑道:“如果a4想在年前上市,趕上春節的銷售黃金期……恐怕是的。”
這就有點兒尷尬了。
李凡愚心裡清楚,目前的a4在成本控制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個問題潘強跟自己說過,因為工人們目前對生產線作業的方式還沒有熟練,所以無論是在工時和效率上做的都還不夠好。
為了保證質量,只能用時間和成本來找補,這是正信這樣的新車企不可避免的問題。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已經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做到了最好。
所以如果想保證15%的利潤,擺在李凡愚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漲價,要麼壓縮成本。
很顯然在座的一些負責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奧迪新任採購經理張率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張率,是奧迪成立後才聘進來的。因為李凡愚最近忙的一逼,所以他並沒有跟自己的老闆接觸過幾次。
現在公司遇到了困境,便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表現自己,跟老闆拉近距離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