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3部分

將那份工業新區的規劃圖扯了過來。

抬手,就在規劃圖上面畫了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就是在天上,這就是我們的平流層光伏發電技術!”

第1444章:平流層電站!

世間上最離奇的事情莫過於,即將一句看似開玩笑的話一本正經的變成現實。

這個感覺就像是某人的某基友莫名其妙的罵了一句敲裡嗎,然後有一天某人驚奇的發現,此基友真的成了自己的繼父。

那份示意圖上面,畫的是一個個類似風箏似得東西,只不過不同於風箏的是,處於天空之上的部分看起來相當的複雜,擁有收集平面,能量轉化系統以及穩壓輸出埠等李凡愚特地標註的小字。

在一瞬間,這份示意圖就吸引了周圍人的目光。

看著規劃圖上那雖然簡單,但是卻絲毫不潦草的示意圖,在場所有人的表情大致就是:(`Д)!?

又驚訝,又懵逼。

驚訝之處在於,李凡愚所說的利用自然能發電的事情竟然真的是玩兒真的。

而懵逼之處在於,那一幅簡簡單單的示意圖,眾人明明都能看懂,但是搜腸刮肚,也不知其所以然。

韓兆軍將那份示意圖仔仔細細的看了一便,然後尷尬的看了看身邊的尤中陽,“尤局長這個看樣子是你的專業,能不能為大家說說,這個東西是個什麼原理?”

事實上尤中陽在李凡愚畫圖的時候,就已經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上面。

他撓了撓後座腦勺,“李董畫的這個,應該是一個平流層電站。原理大致是將一個光伏收集終端,升至平流層,利用那裡穩定的光照,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再利用這一根……兩千五百米長的……”

馬勒戈壁我實在編不下去了!

尤中陽講到這裡,閉上了嘴巴,他心裡這麼想著。

李凡愚畫的這個東西,其實理論上早已有之。但是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個樣子,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

理論往往可以被技術手段催化為現實,但是理論一樣往往變成一個徹徹底底的牛逼,吹上幾百上千年也無法實現。

經他這麼一解釋,韓兆軍更懵了。

“平流層是什麼東西?”

作為一個研究馬克思基礎理論的人,這個詞,陌生了點兒、

“咳咳、平流層指的是八到五十千米的高空,這個區域溫度基本上是常數,氣流大體是平穩的。在平流層裡,某一高度存在一個層流風為零的面。也就是說,在這個面上,是基本沒有風和雲的。”

韓兆軍嗯了一聲,把肚子裡那句常數是什麼鬼嚥了回去。

一種智商上的無力感在此刻油然而生。

李凡愚呵呵一笑,讚道:“尤局長有見地。這個發電裝置,我叫它平流層電站。主要的原理,就是利用平流層上方沒有在雲彩的遮擋,而且大氣流動穩定的特製。將近高於地面的光能有效轉化為電,並輸出到地面的一個系統。”

“李董,道理我懂。但是……你怎麼將這個光能採集系統送上天,並且保證它的穩定?又怎麼能保證,轉化出來的電安全的傳回地面?”

面對尤中陽的質問,李凡愚拿起了一根紅色鉛筆。將眾人懵逼的神色看在眼裡,他就決定走哦一個簡單的科普,一邊寫寫畫畫,一邊道:“我說一下基本思路,太陽能發電站具有環保可持續,不存在能源枯竭問題,因為無運動機械裝置,所以故障率低的優點。但是就像你們剛才說的那樣,它的主要缺陷有兩個方面,一是建造太陽能發電站需要佔用大量土地資源,而是轉化率低。

後者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也將越來越高。但是前後者卻是限制太陽能發電發展的瓶頸。

平流層電站這個技術的主要創新點,就是結合我國人口,人均佔地少,山多平原少的特點,我們在太陽能地面發電站的建設上是很受制約的,那麼為何不把目光投向天空?

在距離地面高度10…50公里左右的大氣平流層,雲層很難到達這一高度,這裡空氣乾燥,灰塵和水汽很少,大氣流動平穩,幾乎沒有有害氣體的影響,在平流層建太陽能電站與同一規模的地面太陽能電站相比,接收的太陽能要高出5~10 倍,雖然比同步軌道上日照時間短,但這裡距離地平流層離地面很近,最近處僅僅十公里左右,電能可以直接用導線傳輸,技術性制約大大減小。”

見眾人的臉上露出了“我他媽大致懂了,你接著說”的表情,他呵呵一笑,“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