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1部分

牛逼的樣子。但是對於目前的正信來說,真的是沒有用武之地。李凡愚闇暗將其說明記下,便直接略過,開啟了第二項。

也就是【x超級汽車能量回收電力技術】。

看到這項技術的說明,李凡愚樂了。

就是你了老鐵!

我需要你!

我要!

那麼問題來了這到底是是個什麼樣的技術?

在技術型別上,混合動力汽車分為“弱混”、“強混”。“弱混”就是在制動時可回收能量,在上坡和加速時輔助驅動,而“強混”則是可以由電動機單獨驅動車輛。

李凡愚兌換的這項技術,就屬於強混。

所謂強混,就是在一輛車上有兩個動力源,也就是發動機和電機。

發動機和電機相互配合的情況下實現了汽車對低油耗,低尾氣排放量的要求和良好的加速效能。

混合動力車的特點,就是在車輛啟動或者低速行駛的時候儘量使用電動機驅動車輛,而在定速行駛期間,發動機提供高燃油效率。

但是很明顯,李凡愚兌換出來的這套技術,又跟常規的強混技術不一樣。

常規的油電混合雙擎動力技術,也就是說“電”不是外部充電,而是由內部設施“充”來的。

在車輛定速行駛時,一部分動力會被用來發電並儲存到電池當中。而且車輛減速和制動過程中透過能量回收系統將動能轉換成為電能儲存到電池,也就是所謂的“再生制動”這就是油電混合雙擎技術的電來源。

所有儲存在電池中的電能,都會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作為驅動力得到充分利用。降低油耗,又提升動力。

但是其實,雙擎技術的最主要做功主體,還是發動機而不是電機。

反觀能源實驗室的這套,則是完完全全以電機為做功主體的!

除了常規的動能回收系統之外,發動機將輸出能量直接透過置換系統,高效轉化為電能衝入電池系統。憑藉電池系統帶動電機,實現主要驅動力。

也就是說,發動機在這項技術裡面,只是為了保證電池有源源不斷的能源,之時一個輔助供電裝置而不是驅動裝置!

這種感覺怎麼說呢?

舉個例子;

常規的雙擎油電混合技術,就等於是給一個腿部有殘疾的人一副雙柺。讓其可以憑藉雙柺,更輕鬆的走路。

雖然有雙柺的助力,但其實主要用力的還是這個人。

但是現在李凡愚兌換出來的這套技術,則是類似給這個殘疾人一個帶自發電裝置的輪椅。他只需要輕鬆的搖動輪椅上的輪盤,為輪椅發電,就可以很輕鬆的走很遠的路。

雖然需要手搖為輪椅發電,但其實,主要的用力的卻已經變成了輪椅。

看到這樣的技術,李凡愚很滿意,也很驚奇。

驚奇倒不是因為這樣的電力執行方式。

事實上,這樣的方式只是一個雙擎技術的的變種。但是讓他驚奇的是這套發電技術和動力回收技術的引數!

是這套發電系統的動能電能轉化比。

按照說明介紹,這套系統,可以在發動機在額定規則運動狀態下,透過電場裝置將動能99。9%的轉化為電能。

無限接近於百分之百!

啥概念?

不太好說。

但是動能發電技術已經在這個時空之中應用的非常廣泛了。一直困擾著科研人員,制約動能發電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動能損耗。

就拿現在的水電技術來說。

在上個世紀末,國家大力發展水電專案。因為當時的水電轉輪動能損耗太大,只有可憐的百分之七十多,損失了大量的水力資源。所以國家拿出了很大一筆的研發資金,搞轉輪技術研發。

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耗資無數之後目前中華最先進的水利水電轉輪,效能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那麼它的效率是多少呢?

最好的模型效率,動能轉化比為95。8%。但是請注意,這只是模型效率。

實際使用之中的效率,要遠低於這個數字。可見,抑制動能損耗和電能損失到底是有多麼的難。

但是現在這套技術,卻將動能損耗控制到了恐怖的程度!

李凡愚有理由相信,擁有了這套技術之後,與擁有高庫倫效率的x熔態金屬電池技術相結合,自己或許會造出全世界最省油的……混動汽車!

第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