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部分

解和調查,才知道美國人用了極大的成本和極其繁複的工藝,讓發動機可以克服吞煙,以達到連續發射導彈的效果。

這一點深深的刺激到了韓老。

在經過了一番廢寢忘食的思考和推演之後,韓老終於找到了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在發動機旁邊外掛兩個瓶子;一個裝汽油,一個裝純氧,再連線到發動機點火繫上。只要發動機熄火,就可以瞬間完成重新點火。

這個辦法很土,也很沒有技術含量。甚至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被國外所嘲笑,當做中華武器研發落後的案例。

但是在當初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下,他確實是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問題!

這就是老一輩科研人的精神!

許多年過去,這件事仍然被諸多導師拿來教導學生。並告訴他們;搞科研,就不能被困難所嚇倒。遇到問題想一想,總能找到辦法!

韓毅名院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雖然老爺子在六十五歲那年腦出血,退出了一線。但是他仍然沒閒著,而是將精力放在了為國家培養人才上面。近些年更在汽車這個國家的弱項上,總能看到老爺子的身影。為了建設更美好的家園,老爺子可謂是付出了自己的一輩子。

之前在李凡愚出任汽協代理會長的時候,老人家特地來了電話勉勵,並表示有什麼問題和困難都樂意幫忙。

當時,李凡愚只當老爺子是是客氣。沒成想這麼長時間一直沒聯絡,這回打了個電話老爺子二話沒說就過來了。

有了韓老這尊大神在,國內各個大學的教授有一個算一個,誰還敢造次?

平時牛的跟二五八萬似得三個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在他面前就跟個小學生一樣聽話。

而正信的眾學生見這個傳奇人物居然參與到了研發之中,受到的鼓舞也不是一般的大。老張就更別提了,別說有意見了,小老頭兒現在完全是用一副朝聖的心態在工作。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新車型的研發進度陡然加快。打雞血的程度不輸與李凡愚開掛的時候。

不過…如此大的陣仗,也徹底驚動了媒體和一眾同行。在記者們的好奇心與某些車企的幕後推動下,低調很久了的李凡愚再次成為焦點,成為了被圍追堵截的物件。

這貨之前被媒體坑過,所以面對採訪,自然是能推就推,除了拼車網和幾家關係不錯,懂得分寸的媒體之外,一概不理。

企業與專家之間的合作其實並不是罕見的現象,但是像正信這樣在單個汽車總成上囊括這麼多的大牛,可就有點兒撩人胃口了。

到底是什麼樣的車型,居然可以讓正信下這麼大的力度去研發?

相比於什麼院士和教授,媒體們似乎更關心這一點。

但是李凡愚即使是接受了品車網等媒體的採訪,也一直對新車型緘口不言,弄得神秘兮兮的。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最樸實低調的正信汽車實驗室,也成為了媒體深挖的重災區。

這兩天,總有一群拿著錄音筆和dv的人,或光明正大的堵著正信的大門口,或鬼鬼祟祟的趴籬笆。

用盡各種手段,目的只有一個想挖一些正信新車的情況。

其實在這種情況挺好笑的;別的車企都是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正在研發的車型是什麼。像馬自達和阿羅,產品研發剛剛進展到外形和大體效能確定階段,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展開宣傳和密集的炒作、

像正信這樣而生怕自己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的,縱觀全球車企,也就這蠍子拉屎獨一份兒了。(未完待續。。)

第286章: 來跟小爺戰個痛!(介是加更)

正信明面兒上就那麼十幾個保安,但是要知道,維修車間那二十多個大老爺們兒可都不是好相與的。這幾天,光是被柱子用咯吱窩夾出去的記者就得三四個了。

於是,在這種銅牆鐵壁式的防守下,記者們只能把精力放在了實驗室的那些學生團隊身上。

為啥類?

他們處在第一線,而且年輕好套話啊!就算是不直接透露,旁敲側擊的總能問出點兒啥把?

媒體就是這樣兒,你要是光明正大的把事情的真想全都告訴他們了,他們丫肯定就沒興趣了。

越是遮遮掩掩的,他們就越心癢難耐。

說白了,這是三百六十行裡好奇心最重的一群人。不得到事情的真像,就等於摧殘他們的心靈。

三學霸跟著李凡愚的時間長了,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