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說一說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現狀;根據適用物件的不同,汽車零部件市場一般分為整車配套和售後兩個部分。其中整車配套業務佔市場需求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與正信合作的所有供應商,都在此列之內。
但是做整車配套業務的企業,也是分檔次的。按照和正信這樣兒的整車製造商之間的供應關係,可以將他們劃分成三個級別。
供應零件形勢越單一,技術含量越低的,級別也就越低。
三級的供應商就是做單個零件,二級的供應商可以做組合零件,一級的供應商可就是質的飛越了,有的甚至自己不生產,拿著專利和技術,把力氣活兒交給二三級的供應商去做,靠著為整車提供解決方案躺著賺錢。
因為汽車市場的特殊,這個事兒聽著挺複雜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是有能力給整車廠供應完成度更高的部件,你就越是接近供應鏈的上游。
但是中華的汽車市場,已經被外企霸佔很久了。那些依靠出苦力,做單個零件的小企業,反倒可以依靠人力便宜的優勢活的很滋潤。
但是這些越做越大,越來越接近上游的企業,反倒是被夾在中間,越發的難過了起來。
原因在哪兒呢?
專利壁壘。
要說吧,其實一級和二級供應商的分界線,也就是在技術這一塊了。
世界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腦力永遠比體力值錢。
然而面對國外企業連手造成的專利壁壘,許許多多的中華零配公司,只能止步於二級供應商,對巨大的高階汽車零配市場望而興嘆。
國外的零配企業,隨著中華汽車市場的逐漸繁盛,已經全方位的跟進,在中華立了足。將第一級別,也就是跟整車廠最密切的環節給霸佔了絕大的部分。
而這些和正信合作的企業,一般也都是從小工坊,小廠子做起,一點一點積攢實力逐步形成一些規模的。
李凡愚雖然滿腦子想著賺錢,但是情懷還是有的。在決定自己制車的時候,就考慮過拉幫國內的零配供應商一把。
當初a4在採購階段的時候,李凡愚特意交代過採購部首選國內有一定規模的供應商,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技術上的指導。
做這個決定,一是因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