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是。
本以為系統會以資料包的形式將解鎖的科技資料傳送過來,沒想到……
跟6級前的形式不同,這次的資料直接以腦波的形式,強行灌輸到了他的腦海之中!
還沒來得及反應,李凡愚的腦子便轟的一聲!
一大堆化學符號和公式如潮水一般湧入到腦海裡,讓他忍不住一陣眩暈。
“r1…coo…ch2……”
……
“r2…coo…ch+hmuch3(ch2)14ch3+c3h4o+h2o……”
……
“r3cooch2……”
……
就在李凡愚因湧入腦海中的資料過大而乾嘔的時候,腦海之中響起一聲提示;
“尊敬的測試使用者,你兌換的超級脂肪酸甲脂生物柴油提取技術資料,已經傳輸完畢!”(未完待續。。)
第575章:超市生物柴油提取技術!
“尼瑪?”
聽到這個能源技術的名稱之後,李凡愚一愣。
生物柴油這個技術,早在大一實驗課的時候自己就學過。
這項技術,不是什麼新玩應兒。在1912年的時候,發動機的創始人狄色爾就在密蘇里工程大會報告中指出,可以用菜籽油作為發動機的燃料,但是這在當時看起來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但是隨著全球的石油資源日益枯竭,從生物植物脂肪中提取燃油,就變得越發有前景。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首先將菜籽油甲脂用於發動機燃料,燃燒了1000個小時。在這之後,便將可再生的脂肪酸單脂定義為生物柴油。
這種技術說起來感覺挺高大上的,其實原理不難。
就是利用動植物油脂和甲醇或乙醇,經脂反應後得到脂肪酸單烷基脂的過程。最後提取出來的東西,就是脂肪酸甲脂,諢名生物柴油。
與傳統的石化柴油相比,這種生物柴油具有含硫量低,芳烴低,閃燃點高,十六烷值較高,而且具有良好潤滑性的特點。
既可以部分替代石化柴油當做燃料使用,也可新增混合,與石化柴油一起使用。
但是……
雖然在八十年代就有這個技術,可經過三十多年的科研公關,從脂肪中提取的燃料的技術還是不完善。
主要的生產方式,還是利用化學催化劑進行。
就拿李凡愚大學時學到的化學生產法來說;
把生物油脂與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混合,然後使用佔油脂重量百分之一的氫氧化鈉或甲鈉做媒介。
在酸性或鹼性催化劑和230…250攝氏度的高溫下,令其發生脂交換反應,生成脂肪酸甲酯和乙酯。
再將這兩種物質進行分離,將脂肪酸甲酯洗滌乾燥,才可得出成品。
整個生產過程工藝複雜,對甲醇乙醇,媒介和催化劑的需求量特別大。
這,就代表著這種燃料的成本不低。
而為了使脂肪分解充分,甲醇乙醇一般都超量使用。所以在生物柴油的生產過程中,甲乙醇不能完全反應,還需要有醇回收的後續工藝。
聽著挺麻煩吧?
但是別以為這就完事兒了!
就算是克服了這些困難,也不是說可以用動植物脂肪提煉出合格的生物柴油。
在化學法生產的過程中,油脂原料中的水和遊離脂肪酸會嚴重影響生物柴油的得率和質量,所以生產出來的脂肪酸甲酯不是很穩定。
在溫度過高的時候,脂肪中的脂肪酸會變成不飽和狀態。這樣的情況下,生物柴油還會變色變質……
產品純化複雜,酯化物難於揮手,反應生成的副產物難以去除,使用酸鹼催化劑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水,使得這種生產方式對環境產生二次汙染特別嚴重……
所以這個技術雖然在八十年代中期就被科學家搞出來,並投入生產,但是一直都沒有普及開來、
即使是各個國家在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對這種用菜籽黃豆玉米就能搞出可替代柴油的燃料進行奮力研究,但是還是沒能找到一個特別好的辦法,在生產環節和提取方式上有革命性的突破。
所以,當李凡愚聽到這個熟悉的技術後,有種被系統給坑了的感覺,
這破玩應,也能算是黑科技?
最重要的,也值一個億?!
就在他剛想高唿三聲退錢的時候,方才被系統強行入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