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集團暫時做教練。
起碼在甲級聯賽,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擠掉了高價外援,真正實現了外援只是用來給本國聯賽做輔助,提供賽場特色和協助提高的作用。
然後三傢俱樂部共有的國內球員經紀公司,當然是賺得缽滿盆滿。
這都屬於陳素芬這個體育總監管理的範疇,於嘉理也肯定是大股東了。
其實從白浩南踏入甲級聯賽的時候,他就這個思路,球隊跟俱樂部不是為了奪冠為目的,而是提供更多職業比賽機會鍛鍊新人。
江州隊在甲級聯賽的第一年不過是時勢造就的結果,才快馬加鞭的第一年升超,那就索性建立三級聯賽隊伍,全面培養吧。
賣出去的球員不光是為俱樂部、培訓集團的青訓籌措資金,更多是把他們熟悉的心態傳播帶到其他俱樂部,所以老董他們與其說是被賣掉,不如說是撒到各處的種子!
就像今天,老董同樣穿得很正式,目光復雜的坐在第一排的另一邊,經常偷偷看白浩南,好久都沒有這樣近距離看見狗頭了。
四年下來,江州俱樂部一共向兩級主要聯賽輸送了57名年輕球員,現在已經成了常態化,其他俱樂部知道江州隊不是來爭冠軍,就是做買賣的,每個賽季都盯著江州隊的發揮,誰好買誰,蓉都隊、桂西隊都是一樣的情況,這倆輸送得更多。
價錢還不貴,市場上的明日之星曾經飆升到五六千萬一個,白浩南這裡幾百萬就行,球員工資給高點。
這反而促成了其他俱樂部放棄偷挖拐騙,因為家長球員獅子大開口的簽字費也水漲船高,到頭還要面臨打官司賠錢,還不如按照程式買,這麼便宜的。
三年時間,硬是把全國年輕球員的泡沫價格壓下來!
這樣的情況下,誰敢接手蓉都?
就好比接手一家中學,學生都是要畢業的,自己又沒有生源,重金買個空殼子來,等著降級得罪領導麼?
所以三傢俱樂部的格局慢慢固定下來。
這反而又促成所有立志於想打出職業身價的年輕球員,趨之若鶩的到白浩南手下鍍金!
慄徵就是其中的典範,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