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差不多了,給前鋒!”
白浩南恐怕都不曉得閾值是個什麼意思,更不知道這倆高學歷的後衛到底憑什麼認為有臨界點差不多,但他們用的又偏偏是白浩南的戰術。
王昕彤沒曼巴那麼長手長腳的有妖異對抗力,他是四個主打中後衛裡面最矮的,一米七八的身高在現如今後衛模板裡面確實不夠高,但他有種自我思考下的靈活,也就是動作不按常規來,口中喊著好咧,又是個高高躍起,他特別喜歡跳起來做動作,這不但彌補了身高,還可以搶在對方球員預判前一點點,有點武術中踢腿的動作凌空把球彈出去!
看著就像後衛慌亂中匆忙的掄一腳,不管方向亂七八糟打出去就好。
卻直接越過了中場一大堆人,往著禁區角去了。
就像吉敏無意撞傷那位義大利守門員的位置,白浩南無比鍾愛禁區角,他的隊伍裡面,卡德拉、周波、努米迪亞都是利用禁區角的好手,因為根據那本都被白浩南翻爛了的《soccer iq》裡面反覆提到過,白浩南自己在戰場上也多次驗證過,大禁區的角上,就類似戰鬥中的攻擊險地,只要佔據了這個點,就是個讓防守方極為不舒服的命門,時刻面臨要麼放棄要麼犯規的艱難局面。
說起來簡單,誰都能知道那個禁區角重要,但怎麼用得好,那才需要功夫。
白浩南靠反覆錘鍊無數的細節來夯實。
曼巴的叫喊,肯定同伴們都聽見了,哪怕有人聽不懂閾值,起碼也知道前鋒是誰。
王昕彤的回應更是遊刃有餘的認可。
所以看見那個高高飛上天的皮球,吉敏已經啟動了。
老實說,後衛長傳給前鋒,這拋物線很講究,高了,像迫擊炮似的,又慢又仰,很適合對方後衛組織等待,前鋒常常得仰著脖子傻站,平了,又快又直,前鋒不容易追,而對方守門員則能穩穩的迎面接住。
所以一般情況下,這麼傳不太靠譜,對方後衛也自信滿滿的等著攔截。
但是別忘了,吉敏是白浩南培養出來的前鋒。
可以說跟隨白浩南時間最長的在場球員就是他,這早已不是那個只會埋頭衝刺的被淘汰大二學生,只仰頭看了下空中拋物線,再看看對方後衛站住的身位,他就忽然做了個變動,原本已經朝著落點衝刺到只有**米的時候,忽然減速,還朝著旁邊頓了下腳。
只要踢過球的,多半都經歷過這名後衛的場面,空中有球飛過來,這時候往往就倆選擇,沒幹擾的話心裡有百分百把握停下,如果對方衝近了貼身拼搶,那就安全起見的頭頂腳踢反正遠離,跟剛才王昕彤的動作差不多。
這個叫解圍。
偏偏吉敏這時候急停!
給了這名後衛一個能夠把球留下的錯覺。
只要不是那種天賦異稟喜歡耍花樣的天才,標準的後衛這時候都會選擇那就拿下來,控制住給別人。
還是得說跟著白浩南的人,都是好演員,吉敏急停這下甚至還側臉看了下旁邊,好像是明知道搶不到了在思考下一步咋辦。
這才真的麻痺了防守球員,產生了盲目自信,他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可以輕鬆的把球控制在腳下,那就停下來吧……
其實吉敏眼角一直瞄著對方呢!
這也是閱讀防守球員身體語言的能力,在球落下來之前的那一刻,準備一腳掄出去,和要穩穩停下來,身體本能做出的準備動作是不一樣的,他的身體已經透露出他的意圖,意識到防守球員沒有選擇在第一時間解圍的剎那。
吉敏又高速啟動了!
當年他在白浩南面前展現過的最大強項就是啟動。
兩年多過去了,吉敏終於知道怎麼把自己這一丁點最強的天賦發揮到極致。
能高速啟動的球員很多,但如果懂得先誘騙對手,再高速啟動,那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了。
所謂鬥勇還要會鬥智,就是白浩南灌輸給自己球員的重點。
當初他教會醫科大前鋒,揣摩記住對方中後衛倒退幾步必然冒頂,就是這種體現,只是那時候還用比較簡單的死記硬背,現在已經教會前鋒玩心理戰了。
想想吧,那防守球員原本看見高速衝過來的前鋒,第一選擇就是解圍打出去,瞄見剎車中止,才改了主意要自己停下來,誰知道馬上又看見衝上來!
而且吉敏還用盡手段的面目猙獰,腳步兇狠!
瞎子都能感覺到他的志在必得!
身體是為停下球做出的髖關節、肩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