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兩年大學,周波有種通透的感覺,彷彿有些人終究會頓悟過來,就像白浩南那樣,可姓白的選擇當教練,那職業當到白了頭都是佛跳牆一般愈燉越醇,足球運動員是個青春飯啊。
所以三十歲的老天才有種比任何時候都珍惜眼前每場比賽的緊迫:“刀子,你得記住你和彈頭的區別在哪裡,他衝擊力比你強,在這種需要強力衝擊,用單箭頭前鋒壓住對方整條後衛線的時候,比你管用,你呢,是靈巧,當我們需要神出鬼沒的穿插傳球射門、無球跑動的時候,你比他強,當擴大點想想,如果你上半場上,怎麼能夠作為一個前鋒儘可能拖住對方更多的人,那就是幫助後面防守,你是不是就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曾幾何時,周波哪裡有這種循循善誘的傳授經驗心得給後輩,特麼看得順眼的說幾句,但年輕球員哪裡那麼容易能聽懂這些東西,就像老於當年和白浩南談話一樣,三兩句話就轉身走人,年輕人不吃虧,不把該走的彎路走一遍,哪裡知道天高地厚?
可現在他就是會掰碎了說,不厭其煩的說,比白浩南更有耐心的說,彷彿過去幾年憋著了!
偏偏這些大學生,和那些球隊裡的新人最大的不同,恐怕就在於他們能理解能聽懂,不是有人說麼,讀書上學的目的,不是非要學到什麼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知識的技能,讀到大學的年輕人基本都掌握這種能力了,還沒被社會的冷酷磨去所有衝勁,更對這位傳奇球星充滿崇拜,聽得那叫一個認真!
因為他們珍惜這種一輩子可能就一回能夠聆聽這種國內頂級高手教導的機會。
大學生們懂得珍惜。
這點和白浩南當初帶醫科大職工隊有異曲同工之妙。
白浩南迴頭瞥見,只低聲:“經常換座位啊。”
周波就嘿嘿嘿的笑著改變動作,其他人也連忙輪換到他身邊,實在是哪怕他們都戴著圍脖,周波的燒麥頭還是比較顯眼,幾個替補使勁擠著朝他靠攏想聽清教程的模樣,會被人注意到。
白浩南就這麼在乎細節。
實在是場上乏善可陳,彈頭強硬的撲在對方禁區線上遊弋,泥鰍和老董搭檔,都是搶截攔截能力超強的,特別是泥鰍覆蓋範圍很大,老董主要幫他補位協同,把中場攪得支離破碎,拿到球就大概方位朝著彈頭遠遠的飛過去,這時候對方稍微距離彈頭遠點,都會覺得驚心動魄,因為這前鋒威脅球門的可能性太大了,所以對方哪怕強攻,整條後衛線都被彈頭死死壓在本方禁區一帶,沒法壓上。
得不到後衛協助,中場就脫節,拿球成功率不高,很容易被搶截,進而影響到組織給前鋒的彈藥,前鋒更是陷入五六名後衛的密集防守中,舉步維艱。
如果看過白浩南帶隊打熱身賽,和體育專業那場比賽,就能似曾相識的看出來這種密集防守的態勢,而且這些傢伙防守得更加嫻熟了。
這就是熱身賽的目的,提前經歷那些場面,整合出最佳應對方案,沒人感到措手不及的慌亂,可以說場上這些球員,特別是中後場的球員,就像紡紗廠的熟練女工,按部就班的嫻熟應對,而且這種熟練會隨著時間推移越發精純,越來越自信。
足球這玩意兒就是太不方便了,腳頭是全身最笨拙的部位,頂尖高手也會不停失誤,但自信的順風狀態下會極大擴張這種控制成功率,緊張慌亂導致的錯誤率被大大排除。
反過來進攻方就越來越氣餒。
本來防守就比進攻容易,破壞比精妙的配合進攻更容易,任何業餘球隊都會把新手安排去打後衛,可在這裡,破壞的後衛們簡直得心應手,讓對方一次無功而返,。
這種挫敗感隨著時間推移又會擴大。
套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就是會失誤得懷疑人生!
多次失敗後,進攻球員不可避免的會懷疑今天是不是運氣太差,今天是不是黃道吉日不適合踢球,怎麼就這麼磕磕絆絆不舒服呢,明明這支球隊沒有砍瓜切菜的超強能力啊,還龜縮在後半場被打得幾乎不能還手,為什麼就打不進去呢?
這樣的心態下,會著急,會猶豫,會想很多,明明可以一腳處理的,難免會想老子剛才就這麼沒搞定,換個方法?
又不是乒乓球運動,自己說換就換,隊友呢?這麼多人,戰術、體系、配合那都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賽前既定的方針一旦混亂,那就是散沙一盤。
教練能發現這種狀況,多半也無法控制,因為就像白浩南說的游泳池,泡在水裡的人哪裡聽得到外面叫喊,陷入深水區的緊張慌亂下,胡亂撲騰的人根本不會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