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在這本書裡面被揭開了原罪的一角,一切都不過是因為我看你不爽。
而現在《告白》則是更為直接的一本青少年犯罪、推理、復仇的小說,裡面有太多觸動人心的地方。
這是每個人的告白,更是犯罪心理學!
……
包十一現在是高中生,就在學校上學,很顯然對於校園暴力這樣的事更有發言權。
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是讀者網友卻非常清楚地知道其實這很真實,觸動著每個人,久久不能平靜。
……
在《惡意》之後,網友們開始議論《告白》,不同於他們最初的想法,這並不是高中生的愛恨情仇,蛋疼愛情故事。
而是更為直接,更為具體,更為恐怖的惡意。
學生a和學生b其實就是學校兩種學生的代表。
作為學生代表的a,可以在學校畢業典禮上發表畢業感言,小說裡面最後a決定將這個面向全校師生的舞臺變成他“揚名立萬”磨刀霍霍的屠宰場,將他發明的炸彈安在講臺下,在結束演講的一霎那,摁動開關,炸他個山搖地動灰飛煙滅,把自己,連同臺下的老師學生都搞得血肉橫飛面目全無。
最重要的是,a還躊躇滿志地要將這一場人間慘劇進行現場直播,讓網路上的所有人都來見證他的發明的炸彈是多麼偉大,他赴死的決心是多麼壯烈,他佈下的棋局是多麼完美。
可就是這樣“厲害”的學生a,頭腦再好的孩子,對母親的冷淡也會感到自卑,在這個高高在上的母親形象的襯托下,a實在是和b站在他面前時的心情是一樣的。
學生a和b一樣的自卑,b用殺害愛美的方式向a炫耀他的能力,a也同樣以自殺並殺人的方式換取母親的注意。
……
這也是網友們所心驚的,小說裡面因為有不同的篇章,不同的人物告白,很顯然這是從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來告白。
這部《告白》真的就如同一面照妖鏡,將每個人那殘酷真實的內心照了出來,真正讓每個人都做了一次告白。
在這裡面,最恐怖的一次告白自然是全書的結局告白。
當倫理和正義出現分歧,選擇站在哪一邊?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