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決策的時候具有很高的獨立性,就好像這一次格里斯潘來到白宮,他的任務就是向政府的相關人員通知美聯儲即將做出加息的決定以及說出加息的緣由來說服政府。即便是政府人員對此有異議,但最終美聯儲還是會加息的。
“但願如此!”戈爾回頭望了他的經濟顧問一眼,見這個來自伯克利大學的女經濟學家泰森微微地搖了搖頭後,轉過頭深深地望了格林斯潘一眼,“希望市場不要對此做出太過敏感的反應。”
格林斯潘滿是皺紋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微笑,對於能這樣說服政府,他自然是非常滿意的,剩下的事情就是美聯儲自己的事情了。
兩個星期後,在1994年2月4日,在主持了公開市場委員會後,格林斯潘建議進行小幅的加息以抑制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至於加息的幅度定在了25個基點,即0。25%。
需要說明的是,美聯儲調整利息的方式是透過對聯邦基金利率的調整來實現的,這個基金是由美聯儲成員銀行為調整準備金頭寸和日常票據交換軋差而形成的,裡面的資金由會員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和票據交換軋差的盈餘組成。由於聯邦基金拆借無需擔保。利率低於官方的貼現率,因此這個基金的資金拆借量很大。久而久之,這個基金上的同業拆借利率就成了美國同業拆借利率。
由於銀行經營有風險,因此幾乎所有國家的法律中都規定銀行在吸納儲戶的資金後必須向中央銀行上繳其中的一部分,這部分資金就叫做存款準備金,以備未來破產時賠償儲戶所用。而商業銀行往往在這個過程中還預留一部分的資金,這部分的資金叫做超額準備金。
因為銀行的存貸資金每天都在變化,因此在法定準備金方面每天都可能有多餘或者缺少,這個時候就可以向其他銀行借入或借出資金,就形成了同業拆借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拆借的利率。即便是一天(隔夜)也都是有利率的,也就是同業拆借利率。
當美聯儲在聯邦基金中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聯儲拆借的商業銀行可能會轉向其他商業銀行拆借資金,但是美聯儲可以在公開市場上丟擲國債。吸納其他的商業銀行過剩的超額準備金。透過這樣反覆的操作。最終將市場上的利率拉到他們想要的位置。
華夏則是大大不同,基本上中央銀行監測市場時,發現有必要上調或者下降利率的時候。往往一紙公文就解決了問題。這種非市場化的行為危害極大,因為不是由供求關係來決定資金的成本,往往在調整前後對實體經濟傷害特別大。
話說回來,之所以美聯儲這次加息25個基點,就是想透過比較“溫柔”的幅度來修正市場,因為對一個上千億美元的市場而言,這樣一個幅度的加息已經有足夠的力度來影響市場了。
只不過這一次格林斯潘錯在了對債券市場的估計上,事實上當美聯儲宣佈加息的時候,標普500的指數從480點下降到469點,重挫2。27%,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也正如他預料的那樣,開始進入調整通道,曾經一度下挫到435點,至少從股市上來看,他的邏輯很成功。
而在長期利率市場,原本格林斯潘的設想是透過加息來打消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即由於預期的降低導致長期利率的下降,最終投資長期國債的收益會上升。但是由於對沖基金這幾年的迅猛發展以及在長短期利率之間做了大量槓桿而形成的影子銀行系統的影響下,債券市場的發展遠遠不像他想的那樣去執行了。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對沖基金遠遠不能滿足投資債券所取得的那一點點收益,因此他們大規模地在國債期貨市場上建倉,由於國債價格的波動性很小,因此這些對沖基金能運用的槓桿極其高,普遍有100倍之多。即一張面額100萬美元的長期國債,在期貨市場上只需要1萬美元就可以買賣,而貪婪的對沖基金甚至連這1萬美元都不願意出,而是透過經紀人借出這1萬美元。
在做對市場的時候,這種借貸關係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方向和市場完全相反,那麼經紀人為了規避風險,必然要求加入更多的保證金,如此一來,對沖基金們為了迴避通脹的風險和維持保證金,必然要將手中的頭寸輕減。
問題來了,沒有哪個市場能像債券市場一樣容納這麼多的資金量(貨幣市場除外),要是對沖基金們一窩蜂地拋售債券,又有誰來接盤呢?如此一來,接盤的人少於拋盤的人,那麼賣出的一方為了成交勢必將價格一再壓縮,最終債券期貨甚至是債券的價格都將跌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甚至會引起整個市場的大崩盤。到時候,這些對沖基金就可能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