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子。
見識了范仲淹對王雱的喜愛,明州知州對王雱也是一通誇讚。只不過談到王安石時,明州知州就有了別的看法:“這介甫啊,膽子有點大。去年開始,他就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把縣糧倉的存糧放了出去,說是借貸給百姓收些利息。”
范仲淹道:“這想法挺好的。”
作為慶曆新政的主持者,范仲淹知道朝廷財政的困難:養官需要大筆大筆的錢,養兵需要大筆大筆的錢,搞建設需要大筆大筆的錢,還有朝廷要給遼國歲幣、要給西夏“賞賜”!
算一算吧,光是朝廷科舉,每輪都要錄取幾百甚至過千人,只要他們考上了,就是國家公務員,得發俸祿,得給福利!再加上關係戶、基層胥吏、軍隊自上而下的一大批武官——這些人每一年都得花一大筆錢養著!
能想些新辦法生財,范仲淹覺得很不錯。
聽范仲淹贊同王安石的做法,明州知州也不再多說。江浙一帶土地肥沃,這麼折騰也不會出什麼問題,自己多盯著看就好。年輕人嘛,初生牛犢不怕虎,讓他們多嘗試嘗試去。
范仲淹回了杭州,帶回的還有王安石在鄞縣的種種舉措。這些事以前他也有所耳聞,只是不知曉具體的施行方案,現在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
另一邊,王雱寫給司馬琰的信也到了開封。因為回臨川過年,很多時候都在路上,所以他們通訊不太方便。
王雱攢了許多事想寫給司馬琰樂樂,所以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堆,什麼忽悠熊孩子炸茅坑啦,什麼用五子棋征服他大伯啦,還特別寫了大伯家倆姐姐,臭屁地誇元娘人溫柔,針線活還好,分別前給他送了個小荷包,現在他揣在身邊用來裝銅板了。
司馬琰收到信,先是正兒八經地回了段“論炸茅坑的危害”,勸說王雱別再幹這樣的事等等。隨後才把過年期間攢的信拿出來疊在一起準備讓司馬光一併寄出去。她把信封好,重新拿起王雱的信看了看,想了想,拆開信把其中一些拿了出來,揉成一團扔進廢紙簍裡。
相比說起什麼都興致勃勃的王雱,她寫的信實在太無趣了。司馬琰心裡悶悶的,把剔除了一半的信再一次封口,去看張氏做針線活。
張氏見她在旁目不轉睛地看著,笑著問:“怎麼?想學嗎?”
司馬琰一頓,悶悶地說:“想做荷包。”做荷包有什麼難的,看王雱在信裡花百來字大誇特誇他那小荷包。她自己也能做,想做什麼花樣就做什麼花樣!
這年頭女孩子都得學會針線,自己的一些貼身東西、未來家裡人的貼身東西,總不好叫別人幫忙做。張氏聽司馬琰有興趣學,立刻手把手地教她穿針引線。
司馬琰前世是做實驗的好手,別的不說,操作精確度那是一等一的好,穿針引線對她而言再簡單不過,普通的針法張氏教一遍她就能用得規規整整。
張氏喜出望外,夜裡免不了和司馬光說起這事兒:“我們阿琰可真有天分。”
司馬光道:“又不去人家繡房做事,沒必要花太多心思。”換了平時,司馬光肯定挺高興,覺得女兒認字讀書強,種花種草強,針線女紅也強。
可王雱那厚厚一沓信,司馬光也是看過的,聽張氏說女兒想學做荷包,司馬光一下子想到了王雱誇他堂姐給他做的那荷包。司馬光心裡憋悶得緊,有些懷疑王雱是不是故意這麼誇的,好暗示他女兒也去學!
有個女兒可真不踏實!反正司馬光每天都提心吊膽的,總覺得周圍那些個混賬小子都可能在打他女兒主意。他女兒這麼聰明又這麼可愛,萬一被那些個小混賬給騙走了可怎麼辦?
一干混賬小子裡頭,嫌疑最大的就是這見天兒給他女兒寫信,信還寫得賊長賊詳細的王小雱!
這小子還在信封的封口上寫什麼“司馬叔父你人這麼好肯定不會偷看的對不對”。
不看才怪,不看誰知道你會寫什麼玩意?!
看看這次寫的吧,都什麼東西?!別的不說,最前面那一段這王家小子居然寫“我趴在矮牆上看著,熊孩子果真把鞭炮往茅坑裡扔去,炸出個白花花的屁~股來”,有這麼給女孩子寫信的嗎?!
司馬光簡直氣得肝疼,都想寫信和王安石斷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