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9部分

課奈錚��幕故茄芯坷�貳@�販矯嫻鬧�叮�歡ú荒芏�恕!�

他笑了笑,道,“尤其是鑑定文物,更是跟歷史息息相關。譬如別人拿一件鬥彩瓷來給你看,告訴你這是宋朝美瓷,你根本不用看就可以告訴他這是假的。為什麼?因為鬥彩瓷最早出自明宣德時期,宋朝時根本沒有啊!”

說著,他又面向慕影這邊,解釋道:“鬥彩瓷,是一種特殊的彩瓷,又叫‘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瓷’。它先在胎胚上用青花細線條勾紋飾邊,再上白釉,入窯燒成後,再在紋飾輪廓內填色,再次入爐,經兩次燒成。據歷史記載,它出自明宣德時期,但實物比較罕見。現在最受推崇的,是明成化時期的作品。它胎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下層淡雅的青花與上層豔麗的彩繪相互映襯,清秀飄逸中不乏嬌豔絢麗,非常獨特。”

董楓下意識地抬起收音裝置,把這段話完整地收錄其中。他意識到,蘇進這段話是對慕影說的,也是對電視機前的所有觀眾說的。

他及時的舉動贏得了慕影一個讚賞的眼神,他心頭也是一熱。

蘇進講完鬥彩瓷,又轉向那個學生介紹:“過去的北京城比較小,你想想看,建國門在哪裡?復興門在哪裡?事實上不光是北京,所有比較古老一點的城市都這樣。你們知道的東門西門之類的地方,通常都在市中心,而古代,它們已經是城門所在了。所以,天壇的位置,在明清時期,就是實打實的郊外。南郊天壇,北郊地壇,都在郊外。”

學生們紛紛點頭,這些都是常識,其實知道的人也不少。但被蘇進這樣一說出來,尤其是跟自己的城市相映證,感覺特別親切。

天壇北門就在天壇路對面,過街就到。

此時天壇路封路,街上的人卻已經少了很多,還有一些人正在疾步向這邊趕過來,顯然也是來參會的。

董楓回頭看了那些人一眼,轉頭看向面前的大門。

這座大門非常宏偉,重簷青石,看著簇新。重簷之下,是鑲著銅釘的紅色大門,正緊緊地閉鎖著。

怎麼會都要開始了,門還關著呢?

董楓下意識地往蘇進的方向看了一眼,跟著微微一驚。

他陡然發現,他正想從這位年輕的社長身上尋求一個答案。就這麼短一點時間,他也彷彿覺得他什麼都知道了。

但此時,蘇進抬頭看著這門,臉上也有些疑惑。

可能是發現學生們都在看他,他低下頭來,解釋道:“據我所知,在清朝時候,這裡的確有門,但只會重兵把守,並不會關閉。”

“那邊的門開著呢!”天工社團的一個社員突然指向一邊,提醒道。

果然,那邊開著一扇偏門,門後似乎有人。

正說話的時候,一支六人的隊伍從他們背後走過來,穿過他們,走上前去。

為首那個中年人走到角門旁邊,一名二段修復師走了出來。兩人相互見禮後,中年人出示佩戴在胸前的徽章,後面的人有的出示徽章,有的從懷裡取出信函。

二段修復師一一驗看過後,把他們從偏門放了進去。

原來大門是不讓走的,只能走小門啊……

董楓這樣想著,聽見隊伍裡那個名叫張萬生的老頭子輕輕哼了一聲,卻什麼也沒說,然後跟著天工社團的人一起,同樣走到了偏門附近。

那位二段修復師還站在那裡,他看見這麼大一支隊伍過來,似乎有些驚訝。他的目光落在他們胸前,向後招了招手。

從門裡又走出來幾個穿著棉袍的人,有的是初段修復師,有的什麼標誌也沒有,看上去是學徒。

二段修復師向他們拱了拱手,問道:“請問各位有何貴幹?今日此處別有盛會,非受邀者不得進入。”話雖如此,他行禮的姿態、說話的語氣都非常有禮貌。

蘇進還了一禮,道:“我們是來參加驚龍會的。”

“嗯?”二段修復師的目光迅速在他們胸前一掃,回過神來,道,“那請麻煩出示一下驚龍函。”

這顯然指的是之前快遞送到的仿製薛濤箋了,學生們紛紛拿出信封,把信箋遞到了那位二段修復師面前。

二段修復師向旁邊點了點頭,一個穿著學徒短打棉襖的年輕人走上前來,他抱著一本厚厚的、帳簿一樣的冊子,一頁頁地翻看。

每張薛濤箋上都有名字,年輕學徒對照到各人的名字,在帳簿後面打個勾,示意這人已經到了。

31個學生很快全部驗證完畢,被從左邊讓到了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