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4部分

傳統文物修復,比一般學生更清楚文物是什麼。但同時,他們在現代化的基知識上極度欠缺,這成了他們巨大的短板。

於是,整個文修專業的學生一共500多人申請入社,最後只有80多人正式加入,其餘人全部倒在了現代科學知識上。

其他人倒也沒喪氣,招新考試是公平的,他們終於知道了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回去重新認真學習去了。

這次招新沒上,還有下次、下下次機會!

文修專業的學生,京師大學其他對文物修復感興趣的學生的加入,使得天工社團變成了一個龐大的組織。

方勁松是他們的管理者,但他在社團裡的地位就像是一個大管家一樣,真正令人敬仰的還是蘇進。

十九歲的八段,與九段大師平起平坐,平輩論交。規劃慈恩公府的修復,擬定南鑼鼓巷的方案,主持馬王堆漢墓的開掘,還有那令世人震驚的驚龍會,無一不給蘇進身上籠上了一層神秘的光彩。

“能見到社長一面就好了……”好多新人入社時,都許過這樣的願望。

於是,臨時暑假的期末考試前,就有好些學生試探著問了方勁松:“暑假時我們有什麼活動嗎?”

承恩公府的修復進入最後期,到這個階段,就算是最早加入天工社團的那些學生也幫不上忙了。

雖然從文安組那邊還是可以接到不少修復的工作,但就算是賀家徐英這樣極具天分的第一批社員也覺得,還是跟蘇進在一起的時候收穫最大。

所以,大家這樣一提議,方勁松也動了心。

他一邊要求社員們老老實實回去搞定期末考試,一邊琢磨著寫起了規劃。

期末考試成績剛一出來,方勁松就給蘇進打了電話,提出了這樣的申請。

蘇進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對一個文物修復師來說尤其如此。

很多文物,你在書上看過一百遍描述,一萬張圖片,也不如親眼見一次實景。

於是暑假剛到,天工社團大半團的人,一共336人一起成行。

“好,好多人啊……”

馮秋易看著周圍的同學,第一百零八次地這樣想著。

他是文修專業加入天工社團的那80多人之一,期末之前,他就知道有人去跟方勁松說了見蘇進的事了,沒想到真的能夠成行,還是這麼多人一起!

300多人,就算組成旅行團也是一個大團了,交通就是個大問題。

現在方勁松正跟徐英幾個人一起跟火車站的人交涉,怎麼組織300多人一起進站一起入座。

——託文安組的福,他們直接集體團購了火車票,所有人全部被安排在了前後相連的兩個車廂裡。

不然,方勁松想要管理,可能還會有點費勁。

沒一會兒,方勁松他們就折返了回來,招呼他們跟著鐵路的工作人員走。

學生們在這方面還是比較守規矩的,聽見招呼就開始很有秩序地移動。馮秋易壓了壓頭頂的小帽子,老老實實地跟在了後面。

他覺得這頂紅色帽子有點可笑,看上去像個旅行團一樣,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樣一頂帽子的確很鮮明很好看。

說起來,他們的確也是旅行團,只是他們要去遊覽參觀的目標跟普通人不太一樣。

除了龍門石窟這個只在書上看見過的歷史古蹟以外,還有蘇進這個人……

想到蘇進,馮秋易的心情頓時有些複雜。

以前石家還在的時候,馮秋易在文修專業絕非那種只能打雜、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底層。

他家裡跟石家有點曲裡拐彎的聯絡,他爸跟石家的某個人關係不錯,所以他十五歲就進了石家,拜了一個客座老師為師,後來又跟著一起進了京師大學文修專業。

那時候,文修專業在學校裡頗有些特權,這種特權外人覺得很難受,自己身在其中其實是很享受的。

只是,偶爾看見同專業的石家人橫行霸道、蠻不講理的時候,馮秋易心裡總會有些淡淡的羞愧,很難跟著一起高興得意。

後來出了一點事,他拜的那個師父提前離開了京師大學,並沒有帶走他,把他們這幫弟子全部留了下來。

再後來石家撤走的時候,他爸打電話給他問他的打算,馮秋易思考良久,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

他不是石家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傢伙,很清楚京師大學這樣一個招牌對他未來的好處。既然託了石家的福進來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