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們道謝。”
旁邊另幾個組員聽見了,一起小聲笑了。
“對!”他們紛紛點著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謝fatfox911(5000)、葉曦大帥比的捧場,感謝fatfox911、書中半日閒、北天冥河、fou4v、yetalpha的天天支援!!
0358 復工吧
文物協會官博與婉容故居改建微博的一問一答,如同一支完美的探戈,看得人賞心悅目。
文物協會官博問得好,婉容故居改建微博答得更妙。
連番的問答,為旁觀者——尤其是沒有耐心看那五十個影片的旁觀者,完美地解答了婉容故居改建的關鍵之處,同時也隱約指明瞭一條古建築改建的新路。
“修舊如舊”?這個大原則的確是沒錯的。
文物以及古建築上,承載著無數歷史與文化的資訊,它把千百年前人們的生活帶到如今,為我們展示出了一幅傳承的畫卷。一幢古建築,就足以看出很多東西,寫出很多篇有價值的論文來。
所以,我們要保護這些資訊,在修復文物時,需要依循“原真性”原則,也就是盡其可能地儲存真實、本源的一面,把其中包含著的歷史資訊繼續傳遞下去。
但是,歷史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同樣一件文物,一幢古建築,在到達今天時都可能發生多次變化。
譬如這座承恩公府,它曾經是普通民居,後經改建擴建,再又遭遇歷史戰亂的衝擊,最後變成這種形態完整,細節破敗的狀態。
而它現在位於帝都中心部位,周圍還有大量民居,地理與人文條件限制了它,不可能被封存保護,維持原貌。它勢必要跟整座城市的城市建設相結合,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
因此,它勢必將要接受新一輪的改建。
在這個改建過程中,要留下什麼,要增加什麼?要如何保留原有的文化意韻,在不破壞前者的情況下增設新的現代化設施?
而在這一方面,“婉容故居改建”給出了完美的答卷。
在關鍵位置,他們盡其可能地保留原貌,為此甚至使用了“原料修復”。譬如承恩公府西路的四進院子,全部都是用青石磚修葺的。這青石磚採自帝都附近的某座山中的採石場,新的改建方案中,用來修葺的石磚同樣要求出自這座採石場,以達到與原本狀態的統一。
但故居的改建者並沒有因此被束縛住手腳。
對於一些比較次要的、並不能明確展示文化傳承的部分,方案的設計者進行了大膽的改建。整個改建過程中,涉及到的現代化改造內容其實比他們先前想到的還多。除了基本的水電網路之外,供暖、沐浴、照明、家電……基本上可以保證每個住進去的人,都能住得舒舒服服的。再配上足夠的軟裝外設,媲美五星級酒店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話又說回來了,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歷史底蘊,又有哪個五星級酒店比得上?
這些地方,正是文物協會提出質疑最多的部分。
但他們越是質疑,就越是發現,方案的設計者解決得有多巧妙。
他所有動了的部分,全部都在“無關緊要”的地方。而且所有的改建全部都選擇了可以拆除還原的方式,在材料選擇上也做了這樣的傾向。
也就是說,如果在改建過程中,或者是在改建之後發現這地裡不行,需要保護起來,施工人員可以隨時拆除還原,不損根本。
正是這樣細緻的考慮與做法,才一步步地讓文物協會無話可說!
文物協會的確無話可說了。
他們終於發現,自己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給對手敲邊鼓。
你看,微博下面已經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在懷疑,文物協會是不是在跟婉容故居改建這邊唱雙簧了!
終於,文物協會徹底消停了下去,到這時候,兩邊的隔空喊話已經持續了十一天,除了一開始的蔣志新以外,剛好把天工社團的五個小組輪了兩遍。
而這十一個問題,剛好回答了故居改建最令人擔憂的十一個方面,讓旁觀者在恍然大悟的同時,打從心底升起一個想法——沒錯,這座古宅就該這麼修!
第十二天早上九點,一直關注著這事的群眾們剛剛上班或者剛剛起床,第一時間開啟微博,找到文物協會的頁面看問題。之前,他們的質疑通常發在這個時間,很少提前或者推遲。
但今天,九點整了,這裡還是空空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