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不需要解釋,他們也能意識到,文物修復師有多麼的了不起。

他們就像有逆轉時間的魔法一樣,把這些珍貴的文物帶回了從前!

蘇進比任何人看得都認真。

每一個畫面,都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細節完整而豐富。

以他的經驗和能力,只需要看前後對比,就能看出修復了哪裡,甚至能看出對方修復的前後過程。

學生們全部看呆了,他卻微微有些皺眉。

是他太自視過高了嗎?他怎麼覺得,這些修復的手段非常一般?

按理說,會展示在這裡的應該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但是在他看來,修復前的這些物品損壞程度本來就不算太深,屬於比較容易修復的那種。

而即使是這樣的破損文物,修復之後的情況也不盡如人意。

譬如那幅書畫,經過了除黴去汙、重新裝裱等修復手段。但是處理過後,它的畫面比成品時模糊了很多,這明顯是清洗的過程中,洗滌劑使用不當,修復過度的表現。

再譬如那件瓷缸。雖然之前是瓷片的狀態,但肉眼就能看出,瓷片完整無損,只需要正常拼湊粘合就可以了。這是瓷器修復中最簡單的一種,但是修復後的成品上,仍然可以看到細微裂縫,這明明是可以去除的。

這裡展示出的文物,絕大部分都有問題,在蘇進的眼裡,都是應該打回去寫反省報告總結教訓的。而現在這意思,它們是被當成了範本?

他知道這個世界的文物修復水平很一般,但這也太差了點吧?

他用手指敲了敲自己的腦門,突然想通了。

對了,今天講課的是學生,畫面上這些也很有可能是學生作品嘛!

這樣一來就可以理解了,學生作品,有不足是正常的。而且留出這樣的不足,到時候還可以針對性地進行講解。

其實在以前的世界裡,蘇進講過無數次這樣的公開課和講座,規模比這大、層次比這高的比比皆是。這也是他以前經常用到的手段。

在文物不斷的切換中,禮堂的燈光徹底熄滅,學生們卻毫無所覺,已經徹底被帶入一個奇妙而精美的世界裡。不知什麼時候,蔣志新已經走到了舞臺正中央,他回過頭,跟他們一樣無比沉迷地看著這些藝術品。

片刻後,他終於轉過頭來,開口道:“華夏文物保護技術,從三千年前開始就已經存在,一代代延續至今。”

就算不說成績只論外形,蔣志新被稱為校園男神也是有理由的。他身材瘦高,相貌冷峻,聲音低沉而有磁性。這時一開口,就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只有某幾個幽暗的角落,傳來幾聲女生低低的尖叫聲。

蔣志新面無表情,語調也沒什麼變化,繼續道:“從已出土的文物看來,三千年前的文物上面,就已經有修復的痕跡。可見人類從學會製造物品開始,就已經開始研究怎麼把它們修整復原。早在《呂氏春秋》裡,就已經有魯國複製青銅鼎送給齊國的故事。這也是文物修復最早的史實記載。”

他在臺上踱了兩步,道:“大家可能有些奇怪,這不是偽造的記載嗎?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修復的歷史?事實上,在古代歷史中,文物偽造、文物修復從來都不分家,甚至可以稱作為一根枝條上開出的兩個花朵。”

“……”

蔣志新對這些事情都非常熟悉,此時娓娓道來,倒也挺引人入勝的。

蘇進轉過頭,細細觀察周圍人的表情。

燈光全滅,只有前方舞臺傳來的一點光亮,讓他能隱約看見周圍的一些人。

不過就這樣也可以看出來,每個人的目光都緊緊地盯在蔣志新身上,非常專注。其實他的語氣很平,講的內容也有些枯燥,但學生們似乎一點也不在意。這一刻,他們全部都表現出了對文物修復莫大的熱情。

這也是可以想像的,一方面,現在華夏傳統文化復興運動搞得如火如荼,社會上都有廣泛的反響,更別提像學校這種先端思潮最集中的地方。另一方面,這次公開課是限制人數的,能搶到票的,本來也是對此最感興趣的那一部分學生。

兩者相加,此時課堂上的熱情也可想而知了。

不過,蘇進還是很感動。自己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如今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共鳴!

前半節課,講的基本上都是文物修復的歷史。學生們一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

公開課一共一個半小時,四十分鐘後,蔣志新的課程暫時告一段落,學生們可以先休息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