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
徐騰的計劃是在5年內投入250億美元用於科研、推廣和併購,並且,最終透過股市,在7年內收回130億美元的短期回報,確保華銀財團的資金流,再透過15年左右的穩步經營,不斷抽回前5年的高額投入。
這是一個每年銷售額超過3000億美元的超級市場,年增長率超過7%,雖然不能和石油、天然氣相提並論,但也絕對值得華銀財團佔據一席之地。
在中國市場,它的年增長率則超過13%。
相比之下,中國數控機床的年增長率是17%,而全球數控機床的年增長率是4。3%,基本上,中國佔據70%的全球數控機床增長空間市場+政府的產業政策,這就決定了,五年之內,國際機床巨頭就將在中國市場退居二線,失去第一陣營的地位,最終會慢慢淪為中國機床巨頭的配套企業。
徐騰估測,至少到2020年,國內醫療器械產業才會複製這一程序,所以,華銀財團在資金流的分配上,五年內還是更優先考慮機床產業。
生意就是這樣,你必須考慮資金的合理分配。
到了徐騰這個地步,他已經很難騰出精力專門去管哪一個產業,哪一家產業集團,哪一家子公司的運營,只能是做一些高屋建瓴的工作。
如果下面的人沒有做好,未能100%的執行他的決策,未能實現他的要求,他就只能撤換負責人和高管層。
如果已經錯失了最佳的時機,回天乏術,他也只能揮刀自宮,砍掉這個產業,儘量即時止損,確保整個財團層面沒有大的損失。
正如一國總理明知某個省經濟有問題,也不可能親自去這個省坐鎮,親自處理這個省的政務一樣,有時甚至只能等各種問題爆發,再名正言順的撤換省領導,重新開始。
徐騰也是一樣,有些事,不是你知道有問題,你知道這個人不行,就一定有辦法解決。
這些年,國內經濟的大環境好,華銀財團下屬的17家一級產業集團都發展的很順利,揮刀自宮只是在二級子公司,以後大環境不好,在一級產業集團揮刀自宮,估計也遲早是新常態了。
徐騰對於這個方面的心理準備是很充分的,即便是華銀財團也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很成功,總有失誤的地方。
他能做的,就是儘量坦白的告訴下面的各級負責人你們別逼我,我要狠起來,連我自己都怕。
9月份回國,過完國慶節,前幾天還心情很愉悅的接待伊維卡這位美女總裁,這兩天,他就切了幾根手指,將汽配產業中騰集團的4家子公司負責人整體剁掉反正都是國企重組時過來的高管,砍起來也不心疼,忍了幾年,終於有理由一刀切乾淨,不用再給那幾個省領導面子。
華銀財團這麼大,7家金融公司,17家一級產業集團總公司,多達400家二級子公司。
徐騰哪有精力一個一個的督促教導,幹不好,只能剁掉。
徐騰一回國就剁了中騰集團的4名高階合夥人,從安柴公司到金馬電子,到華銳汽車裝飾公司,業績差的都砍了,沒有達到財團要求的也砍了。
華銀財團的聯席合夥人,中騰集團的董事長李達開該如何抉擇,這還用徐騰再明說嗎?
李達開對中國變速器、汽車傳動系統的發展做出過非常重大的貢獻,絕對是中國汽配產業的三巨頭之一,但在這些年裡,徐騰一直委以重任,給予100%的信任,從股權配比到中高管的激勵,徐騰已經為李達開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援。
結果如何?
真的不咋樣啊!
總不能全部都要靠海外併購解決技術和市場佔有率的問題吧?
當然,徐騰也不會否認,如果他再給中騰集團5年時間,情況會好一點,畢竟技術進步和市場開拓是需要時間的。
他這一次就是殺雞給猴看,殺給華騰汽車看,殺給華騰高科看,殺給其他所有一級產業集團的高管層看,別以為賺錢了,他就不會降低要求。
因為財團內部有大量的關聯交易,華銀財團的各家一級產業集團想要實現盈利,想要拿出一份漂亮的上市財報,基本都不是太難的事情。
盈利。
這只是所有聯席合夥人和高階合夥人的最低標準。
徐騰對17家產業集團的要求,也絕非是盈利和漂亮的上市財報這麼簡單,他的要求是創立17家全球最優質的跨國集團,17家全球500強的頂級產業集團。
他忍了4年,最終忍無可忍,用了2個小時開